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下一句是什么

2.咏史其二原文及翻译注音

3.李商隐《南朝(地险悠悠天险长)》

4.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写作方法有哪些?

李商隐咏史_咏史二首其二翻译及原文

三年为刺史二首

白居易

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

唯向郡城中,题诗十余首。

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

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故事再生:唐朝诗人白居易曾在杭州做刺史三年,在任期间,

他兴修水利,发动百姓筑垒湖堤,把西湖整治得山青水绿,同

时对湖水进行合理的蓄放,大批农田受益,杭州百姓的生活渐渐

富庶起来。皇帝知道了白居易的功绩,就把他调回长安(今西安)

另有新的任用。白居易要离开杭州的消息传到百姓的耳朵里,大家

心里很难过。他们打听好白居易离开的日子,纷纷提了酒壶,托了

糕点,到西湖边来送别。百姓们在西湖边等,但是没有听到鸣锣喝

道的声音,也没有看到抬着大箱小箱的行列。过了好一阵子,才见

白居易骑着一匹马,从西湖西边的天竺山缓缓而来,随从抬着两片

天竺石在后面跟随。百姓们拦住白居易,泣不成声地送别这位父母

官远行。白居易一路走来,一路与百姓话别,心中十分感动。自己

在杭州为官三年,坚守了清苦的生活,不肯收受贿赂而为杭州做出

了一些实事。以后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再看到这湖光山水了,临

别之时,我只有前往西边的天竺山取来两片石头作为纪念。这石头

在我心里价值千金,希望不会损坏我的清白吧?于是,他在马上吟

咏道:“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

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咏 史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

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

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遇南薰曲,

终古苍梧哭翠华。

咏 史

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

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

钟山何处有龙蟠?

提起李商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那使人迷离情醉的爱情诗篇。其实,诗人那些并不为人关注的咏史诗,也是一生爱国的诗人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中的巨擘。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成就颇高。就内容而言,有政治诗、咏史诗、写景咏物诗和爱情诗几类。其中,咏史诗是诗人那璀璨诗卷中一颗尤为光彩夺目的明珠。

李商隐的政治诗,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的精神和报效国家的志向;他的咏史诗则委婉而意蕴深长,表达了诗人对国与民的深切忧患,以及因报国无门诗人那深深的落寞和惆怅。在诗中他善于用典,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委婉表达。这是诗人的无奈和苦心。

李商隐的咏史诗不仅咏古况今,充分反映了他崇尚进步的历史观,而且借古讽今,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现实主义倾向,同时还借题寄慨,委婉地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相对时政的深沉感慨,扩大了中国咏史诗的表现容量。诗人以他深重的历史责任和艺术的执着追求,创作了占他全部诗篇七分之一强的咏史诗。它们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内涵,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探索了咏史诗的新路,思想性和艺术性臻于和谐,在中国咏史诗的发展史上可以说确立了一个里程碑。

李商隐的诗独具风格,在中国五千年的诗坛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透过他的咏史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领略到婉转幽曲的艺术特色。使人们加重了对诗人的尊重和喜爱。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下一句是什么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胡锦涛同志在“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部分中的一句话“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如果我们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不能在艰苦奋斗和艰苦朴素方面作出表率…………)

一、意思:

尽看前朝旧事,成功来自勤俭节约,而奢侈浪费最终会导致国破家亡。

教育国人远离奢侈,勤劳朴素,家运国运将永久兴旺。

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是唐代李商隐在《咏史》中对前朝历史进行非常精确的概括和总结,同样适用于当代以及未来万世。.

国与家的存在发展以及繁荣都存在相同或相近的规律。“成”与“破”都由自身决定的。“成”由勤奋和节俭而筑就的。“破”是由奢侈而逐步完成的。勤奋与节俭是不相矛盾的。天道酬勤。天佑奋进。勤奋是国与家的财富之源,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不断的为国与家创造出殷实和富足。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管理,不能把创造出来的财富积累下来,就意味着创造无实际意义。节俭会增强勤奋的动力,善于节俭的国与家就是一个有光明前途的国家。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水平还不算富裕,小康社会的目标仍然没有达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还需要几代十几代或者几十代人的艰苦勤奋的创造,更需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奢靡、奢侈、奢华都是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道路上的巨大障碍,都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严重阻力。如果不能彻底的消灭奢靡、奢侈、奢华,都将失去一切美丽构想。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努力增强国与家对未来世界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防止再现“终古苍梧哭翠华”的哀鸣。

咏史其二原文及翻译注音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用纯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明〕薛瑄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李商隐《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注释:①本篇题为“咏史”,实系伤悼唐文宗逝世之作。诗作于开成五年正月文宗逝世后。②《韩非子·十过》载,秦穆公问古明主得国失国之由,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③沈约《宋书》载,武帝时宁州献琥珀枕,时北征需琥珀治金疮,即命捣碎分付诸将。④《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他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威王说自己所珍贵的是贤臣,“将以照干里,岂特十二乘哉”!得真:全诗校:“一作待珍。”⑤青海马:一种产于青海湖的杂交马,据说能日行千里,喻可任军国大事的贤才。

赏析:这首诗,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李商隐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尚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译文: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

注释:克勤于邦:指为治水的事业竭尽全力。克俭于家:在家生活节俭。

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注释: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⑵粟:泛指谷类。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⑸犹:仍然。

李商隐《南朝(地险悠悠天险长)》

咏史其二原文及翻译注音如下:

原文注音: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lì,lǎn,qián,xián,ɡuó,yǔ,jiā,chénɡ,yóu,qín,jiǎn,pò,yóu,shē。hé,xū,hǔ,pò,fānɡ,wéi,zhěn,qǐ,dé,zhēn,zhū,shǐ,shì,chē。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yùn,qù,bù,fénɡ,qīnɡ,hǎi,mǎ,lì,qiónɡ,nán,bá,shǔ,shān,shé。jǐ,rén,cénɡ,yù,nán,xūn,qǔ,zhōnɡ,ɡǔ,cānɡ,wú,kū,cuì,huá。

译文:

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做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穷势孤,难以拨动蜀山的猛蛇。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

李商隐文学成就:

1、诗歌类型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开始时醉心于李贺那种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清倩流利的诗体,他有意加以仿效而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李商隐咏史诗的成功之处,在于注意构思的凝练、取材的精当,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融合在一起,或用假想之辞创作出带有虚构色彩的场景。

与此同时,将自己的感情和议论自然地寓含在鲜明的形象之中,具有浓郁的抒彩和深长的情韵,达到寓意的深刻性与形象的鲜明性、情味的隽永和谐统一,增强了咏史诗的艺术表现力。

2、诗歌特点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写作方法有哪些?

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讥讽南朝偏安江左,没有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大志,是这首咏史诗的目的之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李商隐采取了先扬后抑的表现方法。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扬的:“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相传汉末刘备派诸葛亮到金陵(今江苏南京市。秦时叫秣陵,南北朝时叫建康,是宋、齐、梁、陈四朝的都城),对孙权说:“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瑶光”,是北斗七星的第七星名。据 《淮南子本经》说:“瑶光者,资粮万物者也。”有“地险悠悠”,所以有“金陵王气”;有 “应瑶光”,所以有“天险长”。金陵作为帝王之都,既有龙蟠虎踞的地势,又是老天的旨意,如此双重保险之帝都,在世界上恐怕绝无仅有。难怪当年秦始皇要“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之气”,而使金陵因此得名。诗人对金陵的赞扬可以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扬得越高,才贬得越惨。“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单从“休夸”、“只得”的语气,我们也能体会到诗人贬抑的态度。如果我们再进一步了解到诗人“徐妃半面妆”这一比喻的深刻内涵,我们就不能不为诗人不动声色的讥讽而叫绝。据 《南史·梁元帝徐妃传》 说:“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二三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南朝四朝皇帝不知以大好江南为据点,北伐中原,完成统一大业,只知苟安半壁江山,荒*骄逸,不正象瞎了一眼的梁元帝“只得徐妃半面妆”一样可笑可悲吗?诗人扬天生帝王之宅的金陵,以抑毫无帝王之才的皇帝,在一扬一抑,两相对照中,嘲讽了四朝皇帝的目光短浅、胸无大志。

用冷峻得近乎“刻毒” 的语言,讽刺历史上的帝王们,以打破当世统治者的迷梦,唤醒他们图存自救之心,是李商隐咏史诗的一大特色,也是此诗的深层目的所在。

一、诗人不加评议,完全用形象说话。

《咏史二首·其一》唐代: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释义:

玄武湖已成了汪洋漫漫,一片降旗挂上百尺之竿。三百余年如同一场短梦,金陵钟山真的有那龙盘?

这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杰作之一,仅用二十八个字,借六朝纷纷代谢的史实来抒发感慨,说它是史实,因为金陵(北湖即玄武湖)确实是六朝故都,而“一片降旗百尺竿”显然不是某一个有史可据的场面,更不可能六个朝代王运之终都用百尺长竿挑着降旗出降。

但作者这样写,无论是从“一片”的广度或是从“百尺”的高度来说,透过形象来看历史,六朝末代统治者荒*之深、昏庸之甚、无耻之极,都是可想而知的。这就是咏史诗中的历史,是艺术化了的历史。

二、借古讽今是常见的表现手法。如金陵这座古城,东吴、西晋、宋、齐、梁、陈六朝均建都于此,这些朝代,国祚极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金陵怀古》唐代: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释义:

春潮淹没了冶城的洲渚,落日余晖斜照在征虏亭。蔡洲新草茁壮一片嫩绿,幕府山上仍是烟霭青青。国家的兴亡取决于人事,山河也徒有险峻的地形。玉树后庭花这支亡国曲,凄婉幽怨令人不忍再听。

诗歌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提出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暗示当时统治者依托关中山河之险,沉溺声色之中,正步六朝灭亡的后尘,可谓意味深长。

三、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己的态度倾向。

《题乌江亭》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释义: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这是咏叹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诗,开头两句,就事论事,批判项羽的不能“包羞忍耻”;三四句就史实作出另样假设,表达了惋惜之意,从而表明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屡败不馁的道理,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四、先即事即景,由此引发议论或抒发感慨。也有诗中史实的叙写不多,却以议论为主的。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唐代: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释义:

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万古流芳,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无比敬仰。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筹划的结果,他犹如展翅高翔在云霄的鸾凤。才华超绝与伊尹吕尚难分高下,指挥千军万马非曹参萧何能比。汉朝的气运已经衰落难以恢复,他意志坚决终因军务繁忙殉职。

这是作者瞻仰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作品以激昂的笔触颂扬诸葛孔明的胸才大略,叹惋他的壮志未酬。诗中除“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

五、全诗只叙史实,当然不是历史书中的“史实”,不着一字评论,甚至对自家身世也不发一语。这种构思,重在塑造形象,以形象感人。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代: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释义: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皇宫离开去到那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就是自始至终,全从形象落笔,不着半句抽象的议论,而昭君悲剧形象,却在读者心上留下难以磨灭的的深刻印象。

六、景中寓有史实,以景衬情的构思。

《金谷园》唐代: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释义:

金谷园里的繁华奢靡早已随着芳香的尘屑烟消云散了;园中流水无情的流淌,如茵的春草年年自绿。日暮时分啼鸟在东风里叹怨,落花纷纷,恰似那为石崇坠楼的绿珠美人。

诗歌首两句写昔日繁华今成荒芜,三四句写暮日啼鸟、东风落花,从而联想到石崇宠妓绿珠效死石崇跳楼自尽的史实,对绿珠如同落花般不能自主的命运深表同情和惋惜。全诗句句写景,景中寓情,四句蝉联而下,浑然一体。刘禹锡的《金陵五题》都采用这种构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