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跪求20个出自《孟子》的成语

2.世上什么样的人最快乐?

3.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

心无愧疚_心无愧疚古筝曲

叫‘问心无愧’歌词:

曲:林海

肖山

词:苏清山

情易了,事难了

旧愁新烦谁明了

镜中瞧,泪雨飘

不见故人对我笑

冷或暖,讽与嘲

几人惆怅几逍遥

千般苦,百般绕

命运总是太潦草

心无愧疚好弄潮

哪怕望尘望不到

频频遇惊涛

赶也赶不掉  

再糟糕也微不足道

心无愧疚才重要

就算是是非颠倒 

俗世浪滔滔

爱恨谁知道

好不好都已成他暮他朝

跪求20个出自《孟子》的成语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

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不舍昼夜: 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

■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

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无聊!" 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两个启示:在别人家里最好安份些;

对于头儿,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同途)

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

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

■发愤忘食: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

■鸣鼓而攻:形容声讨犯罪的人.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 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胜人少,以强凌弱的风格早已定型.

你的社会关系如何? 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 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

■以强凌弱:凭借强力欺负弱小.

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啊! 来,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烦的人们有机会了,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

"你这死夫子,你不劳动却吃得香,不纺织却穿得好,整日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举,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贵,你就天下最大的盗.尧,舜兴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死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你所说的那一套,是我所唾弃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的东西.

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

■东家之丘:比喻不认识身边著名人物.

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孟子 成语

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注: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习俗,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语出《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寡,恶乎宜乎,抱关击柝。”注:辞尊富者,安所宜乎,宜居抱关击柝监门之职也。柝,门关之也。本击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击木也。疏:抱关击柝之职,乃监门之木以警寇也。《荀子·荣辱》:“抱关击柝,而不自以为寡。”集辞:抱关,门卒也。击柝,击木所以警夜者。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语出《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容斋三笔》卷第十五:“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如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也。’予读文子,其书有云:‘水之势胜火,一勺不能救一车之薪,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块不能塞一河。’文子,周平王时人,孟氏之言,盖本于此。”

4、彼一时此一时:谓时虽有彼此之异,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注:彼前圣贤之出,是有时也,今此时亦是其一时也,五百年有王者兴,有兴王道者也,名世,次圣之才,物来能名正一世者,生于圣人之间也,七百有余岁,谓周家王迹始兴,大王文王以来,考验其时,则可有也。集疏:正义赵氏以彼一时,为前圣贤兴,王道之时,此即今也。此一时,为孟子之时。《汉书·东方朔传》:“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无,俯不怍于地。”清·薛雪《一瓢诗话》三四:“诗道之不幸也如此,尚欲不愧不怍,侈言于人曰:‘近体我薄为之,作诗庶几拟古。’”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语出《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7、不违农时:谓不违背农作物耕作的时间。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语出《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9、不言而喻:谓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事的浅显者,不待言释已可晓悟。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晋书·应贞传》:“贻宴好会,不常厥数。神心所授,不言而喻。”

10、不虞之誉:谓所得名誉初非意料所及。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注:不度其将有名誉而得者,若尾生本与妇人期于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没溺,而获守信之誉。

孟子 成语

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注: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习俗,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语出《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寡,恶乎宜乎,抱关击柝。”注:辞尊富者,安所宜乎,宜居抱关击柝监门之职也。柝,门关之也。本击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击木也。疏:抱关击柝之职,乃监门之木以警寇也。《荀子·荣辱》:“抱关击柝,而不自以为寡。”集辞:抱关,门卒也。击柝,击木所以警夜者。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语出《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容斋三笔》卷第十五:“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如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也。’予读文子,其书有云:‘水之势胜火,一勺不能救一车之薪,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块不能塞一河。’文子,周平王时人,孟氏之言,盖本于此。”

4、彼一时此一时:谓时虽有彼此之异,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注:彼前圣贤之出,是有时也,今此时亦是其一时也,五百年有王者兴,有兴王道者也,名世,次圣之才,物来能名正一世者,生于圣人之间也,七百有余岁,谓周家王迹始兴,大王文王以来,考验其时,则可有也。集疏:正义赵氏以彼一时,为前圣贤兴,王道之时,此即今也。此一时,为孟子之时。《汉书·东方朔传》:“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无,俯不怍于地。”清·薛雪《一瓢诗话》三四:“诗道之不幸也如此,尚欲不愧不怍,侈言于人曰:‘近体我薄为之,作诗庶几拟古。’”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语出《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7、不违农时:谓不违背农作物耕作的时间。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语出《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9、不言而喻:谓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事的浅显者,不待言释已可晓悟。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晋书·应贞传》:“贻宴好会,不常厥数。神心所授,不言而喻。”

10、不虞之誉:谓所得名誉初非意料所及。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注:不度其将有名誉而得者,若尾生本与妇人期于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没溺,而获守信之誉。

世上什么样的人最快乐?

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语出《孟子·尽心上》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语出《孟子·万章下》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语出《孟子·告子》

4、彼一时此一时:谓时虽有彼此之异,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语出《孟子·公孙丑下》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语出《孟子·尽心上》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语出《孟子·离娄下》

7、不违农时:谓不违背农作物耕作的时间。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语出《孟子·告子下》

9、不言而喻:谓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不待言释已可晓悟。语出《孟子·尽心上》

10、不虞之誉:谓所得名誉初非意料所及。语出《孟子·离娄》

11、曾经沧海:谓曾经见过大海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曾,曾经。经,经历。语出《孟子·尽心上》

12、成仁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仁,仁爱。义,正义。《论语·卫灵公》

13、赤子之心:指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纯洁善良的心。赤子,初生的婴儿。语出《孟子·离娄下》

14、出尔反尔:指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尔,你。语出《孟子·梁惠王下》

15、春风化雨:指宜于万物生长的和风及适时的雨。语出《孟子·尽心上》

16、寸木岑楼:指差别很大。岑楼,高而尖的楼。语出《孟子·告子下》

17、大而化之:语出《孟子·尽心下》

18、大旱之望云霓:云霓,天将降雨的征兆。语出《孟子·梁惠王下》

19、箪食壶浆: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孟子·梁惠王下》

20、箪豆见色:谓计较小利。语出《孟子·尽心下》

21、当务之急:语出《孟子·尽心上》

2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语出《孟子·公孙丑下》

23、地利人和: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得人心。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语出《孟子·公孙丑下》

24、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语出《孟子·尽心上》

25、阿其所好:阿:曲从;其:他的;好:爱好。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26、翻然改进:翻然:变动的样子。形容很快转变,有所进步。语出《孟子·万章下》

27、反求诸己: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28、饭糗茹草:饭、茹,吃。糗,干粮。草,野菜。吃干粮和野菜,形容生活非常清苦。语出《孟子·尽心上》

29、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语出《孟子·尽心上》

30、寡不敌众: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

古人云:“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卷好,世间滋味尝遍无过菜根香”,把读书人自足快乐的 心情 抒发得淋漓尽致;“心无愧疚,则无人而不自得;心无系恋,则无往而不自安”,又将出家人漂泊不定,看破红尘的愉悦表达得入情入理;而“你骑你的马,他骑他的驴,我推我推车”,又将知足常乐者描绘得形象而深刻。

更有一代哲人雅士,引导我们追寻快乐的心情。庄子早就玄机在握,他说:“夫富者,苦身劳作,多积财而不自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至于那些文人雅士,以青山秀水、荡涤胸中块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然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乐。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大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从说纷纭,有言功成名就者快活,有言富甲天下者快活。朱元璋听后脸露不悦之色,沉默片刻,又一个叫万钢的大臣答道:“畏法度者快活!”朱元璋顿时大悦,夸其见解“甚独”。

畏法度者快活,道理浅显,大凡畏法度者,必不肯做违法乱纪之事,也就不会整天提心吊胆,也就没有费心劳神的忧愁,自然活得洒脱快乐。

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有一个富商,生意做得很红火,每日操心、算计,多有烦恼。紧挨着他家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夫妻俩以做豆腐为生,虽说清贫辛苦,却有说有笑。富商的太太见此心生嫉妒,说:“唉!别看咱家里有金有银,可我觉得咱们还不如隔壁卖豆腐的穷夫妻。他们虽说穷,可他们的快乐值千金呀!”富商便说:“那有什么!我叫他们明天就笑不出来。”言罢,他一抬手将一锭金元宝从墙头扔了过去。

次日清晨,那对穷夫妻发现了地上那块来历不明的金元宝,心情大变。他们商量来,商量去,都说发财了,不想再磨豆腐了。那么,用这些钱干点什么呢?他们又担心一日暴富,被左邻右舍疑为偷窃了钱财。如此这般,三天三夜,他们茶饭不思,寝席不宁,自此再也听不到他们的笑声了。

由此可见,有些时候,剥夺人生快乐的,与其说是刀兵想见,不如说是欲望的陷阱;耗尽我们生命的,与其说是重大的悲剧,不如说是琐碎的诱惑。人生一世,把我们弄得心灰意冷、精疲力竭的,有时并不是明火执仗的敌人,而往往是被名缰利索死死纠缠的我们自己。

①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②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③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一暴十寒便出自于在"孟子"的"告子"上篇。

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④引领而望:

“如有不嗜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⑤明察秋毫: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参考资料: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_百度百科 ?

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_百度百科

明察秋毫_百度百科

魏惠王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