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克庄的集评

2.关于紫笋茶的诗句

3.关于淮河鱼的诗句

4.忆秦娥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感情

5.李清照 忆秦娥·咏桐

6.求26句带数字的诗

7.关于采茶少女的诗句

忆秦娥刘克庄阅读理解_忆秦娥刘克庄

从唐宋开始,不知道有多少词人写过《忆秦娥》,单单宋代,就可以列出一长串的名单来,如万俟咏的《忆秦娥·千里草》,李之仪的《忆秦娥·清溪咽》,李清照的《忆秦娥·临高阁》,刘克庄的《忆秦娥·梅谢了》,黄机的《忆秦娥·秋萧索》,贺铸的《忆秦娥·子夜歌》,刘辰翁的《忆秦娥·烧灯节》,范成大的《忆秦娥·楼阴缺》……

难道这些词人们都对一位名叫“秦娥”的姑娘情有独钟?大家都在思忆她?但读过这些作品后,似乎觉得又不是这么回事。如:

李清照的忆秦娥,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全词并没写名叫“秦娥”的姑娘,只是词人在秋风秋色中抒发自己的寂寞。

那“忆秦娥”是什么意思呢?

“忆秦娥”虽然出现在词作品的标题位置,但是,它并不是一般情况下的作品标题,而是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名称,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不同的格式,唱法不一样,填词时的句式韵律要求也不一样。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共有一千多个格式,人们就分别给它们起了名字,如“如梦令”“相见欢”“长相思”“生查子”“念奴娇”“望海潮”“蝶恋花”“点绛唇”“浣溪沙”“菩萨蛮”“卜算子”“采桑子”……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那么词牌是怎么起名的呢?

一是民间的曲调名演化成词牌,如“菩萨蛮”;二是词人原创词牌,如姜夔创作的“扬州慢”;三是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如“忆秦娥”。

总结:

“忆秦娥”是众多词牌中的一个,它最早出现在宋人黄升的《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有人说这个词牌是李白创造的,但《李太白全集》并无此词,而且,至今未发现盛唐诗人中有作词的。

所以,一般人认为是五代词人所作,后被误归于李白名下。原词如下:《忆秦娥》,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刘克庄的集评

三月三日,上巳诗词大全

 三月三日,上巳诗词选

 上巳

 节日名。汉 以前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 魏 晋 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宋书?礼志二》引《韩诗》:? 郑国 之俗,三月上巳,之 溱洧 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 唐 席元明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日惟上巳,时亨 有巢 。?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於 晋 时。 唐 朝赐宴 曲江 ,倾都褉饮踏青,亦是此意。?但也有仍取巳日者。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今日乃三月初八日,上巳节令, 洛阳 王孙士女,倾城翫赏。?

 诗词选

 丽人行 (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注:明皇每年十月幸华清宫,杨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著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灿烂芳馥于路,而国忠私于虢国,不避雄狐之刺,每入朝,或联镳方驾,不施帏幔,同入禁中。

 ○ 汇评

 《彦周诗话》

 老杜作《丽人行》云:?赐名大国虢与秦。?其卒曰:?慎勿近前丞相嗔!?虢国、秦国何预国忠事,而近前即嗔耶?东坡言:老杜似司马迁。盖深知之。

 《李杜诗选》

 刘曰:三、四语便尔亲切,盖身亲见之,自与想象次第不同。此亦所当识也。又曰:画出次第宛然。?杨花?、?青鸟?二语,极当时拥从如云、冲拂开合、绮丽骄捷之盛;作者之意,自不必人人通晓也。

 《唐诗归》

 钟云:本是讽刺,而诗中直叙富丽,若深羡不容口者,妙,妙!如此富丽,一片清明之气行其中,标出以见富丽之不足为诗累。

 《唐诗镜》

 诗,言穷则尽,意亵则丑,韵软则卑。杜少陵《丽人行》,一以雅道行之,故君子言有则也。色古而厚,点染处,不免墨气太重。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起结中情,铺叙得体,气脉调畅,的从古乐府摹出,另成老杜乐府。吴山民曰:?头上?数语是真乐府,又跌宕而雅。周珽曰:?态浓?以后十句,模写丽人妖艳入神。想其笔兴酣时,不觉大家伎俩自不可禁。

 《杜臆》

 自?态浓意远?至?穿凳银?(按:杨用修谓?稳称身?后,尚有?穿凳银?等二句),极状姿色、服饰之盛;而后接以?就中云幕?二句,突然又起?紫驼之峰?四句,极状馔食之丰侈;而后接以?黄门飞鞚?二句,皆弇州所谓?倒插法?,唯杜能之者。紫驼之峰?二句,语对、意对而词义不对,与?裙拖六幅?髻挽巫山?俱别一对法,诗联变体。?至?杨花?、?青鸟?两语,似不可解,而驺徒拥从之盛可想见于言外,真化工之笔。

 《姜斋诗话》

 ?赐名大国虢与秦?,与?美孟姜矣?、?美孟弋矣?、?美孟孱矣?一辙,古有不讳之言也,乃《国风》之怨而诽、直而绞者也。夫子存而弗删以见卫之政散民离,人诬其上;而子美以得?诗史?之誉。

 《唐诗评选》

 可谓?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矣。是杜集中第一首乐府。杨用修犹嫌其末句之露,则为已甚。

 《唐诗快》

 通篇俱描画豪贵浓艳之景而讽刺自在言外。少陵岂非诗史?实有所指,转若无所指,故妙(首二句下)。何以体认亲切至此(?态浓意远?二句下)。

 《杜诗详注》

 此诗刺诸杨游宴曲江之事。?本写秦、虢冶容,乃概言丽人以櫽括之,此诗家含蓄得体处。

 《杜诗话》

 《卫风?硕人》美之曰:?其颀?,自手而肤,而领而齿,而首而眉,而口而目,一一传神,此即《洛神赋》蓝本。《丽人行》为刺诸杨作,本写秦、虢冶容,首段却泛言游女以櫽括之。曰?态浓意远淑且真?,状其丰神之丽也;?肌理细腻骨肉均?,状其体貌之丽也;?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状其服色之丽也;头上?翠微?叶?,背后?珠压腰衱?,通身华丽俱见,与《洛神赋》另样写法。若如杨升庵伪本,添出?足下何所著?,尚成何诗体耶?

 《唐诗别裁》

 大意本《君子偕老》之诗,而风刺意较显。?态浓意远?下,倒插秦、虢;?当轩下马?下,倒插丞相;他人无此笔法。

 《读杜心解》

 ?绣罗?一段,陈衣妆之丽,?紫驼?一段,陈厨膳之侈。而秦虢诸姨,却在两段中间点出,笔法活变。?末段以国忠正后作收,而?丞相字?直到煞句点出,冷隽。杨花雪落?、?青鸟衔巾?,隐语秀绝,妙不伤雅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

 《杜诗镜铨》

 李安溪云:欧阳文忠言《春秋》之义,痛之深则词益隐,?一般卒?是也;刺之切则旨益微,《君子偕老》是也。此诗实与?美目巧笑?、?象揥绉絺?同旨。诗至老杜,乃可与《风》《雅》代兴耳。宋辕文曰:唐人不讳宫掖,拟之乐府,亦《羽林郎》之亚也。蒋弱六曰:美人相、富贵相、妖*相,后乃现出罗刹相,真可笑可畏。

 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 (唐?沈佺期)

 天津御柳碧遥遥,轩骑相从半下朝。

 行乐光辉寒食借,太平歌舞晚春饶。

 红妆楼下东回辇,青草洲边南渡桥。

 坐见司空扫西第,看君侍从落花朝。

 ○ 汇评

 《唐诗评选》

 本色风光。云卿诗得此,脱去自家蹊径尽矣。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看他故用?东?字、?南?字、?西?字作章法,使读皆心头眼头,便有争流竞秀之观,真为奇绝笔墨也。只此?浇?、?借?二字,便伍杀他人无数拖笔沓墨,想见先生手法之高妙(?行乐光辉?二句下)。

 《唐诗成法》

 总结中四,其明暗分合,起结照应,无不可法者。

 《唐诗笺注》

 此等诗,句句清新,字字秾丽,细读一过,便当令人口香十日。

 三月三日义兴李明府后亭泛舟 (唐?皇甫冉)

 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更可过。

 处处蓺兰春浦绿,萋萋藉草远山多。

 壶觞须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

 更使轻桡徐转去,微风落日水增波。

 ○ 汇评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诗格为先问后答格。起言江南风景,是一篇主意,一问一答之词。次联应首句,三联应次句,通篇有俯仰兴怀之寓。

 《唐诗成法》

 全篇格局变动,句法典雅,长吟觉有馀味。

 《唐诗笺要》

 词义浮淡,则易见长,中唐所以与初盛之沉厚径庭者以此。已为南宋好手分派。

 上巳乐 (唐?张祜)

 猩猩血彩系头标,天上齐声举画桡。

 却是内人争意切,六宫罗袖一时招。

 ○ 汇评

 《容斋随笔》

 唐开元、天宝之盛,见于传记歌诗多矣;张祜所咏尤多,皆他诗人所未尝及者。如《正月十五夜灯》云:?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词声。?《上巳乐》云:?猩猩血彩系头标《春莺啭》云:?兴庆池南柳未开

 三月三日 (唐?白居易)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唐?杜甫)

 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

 欹倒衰年废,招寻令节同。

 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

 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

 上巳浮江宴韵得阯字 (唐?王勃)

 披观玉京路,驻赏金台阯。

 逸兴怀九仙,良辰倾四美。

 松吟白云际,桂馥青溪里。

 别有江海心,日暮情何已。

 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 (唐?王勃)

 上巳年光促,中川兴绪遥。

 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

 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

 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

 三月三日与乐天及河南李尹奉陪裴令公泛洛禊饮各赋十二韵 (唐?刘禹锡)

 洛下今修禊,群贤胜会稽。

 盛筵陪玉铉,通籍尽金闺。

 波上神仙妓,岸旁桃李蹊。

 水嬉如鹭振,歌响杂莺啼。

 历览风光好,沿洄意思迷。

 棹歌能俪曲,墨客竞分题。

 翠幄连云起,香车向道齐。

 人夸绫步障,马惜锦障泥。

 尘暗宫墙外,霞明苑树西。

 舟形随鹢转,桥影与虹低。

 川色晴犹远,乌声暮欲栖。

 唯余踏青伴,待月魏王堤。

 三月三日寄诸弟兼怀崔都水 (唐?韦应物)

 暮节看已谢,兹晨愈可惜。

 风澹意伤春,池寒花敛色。

 对酒始依依,怀人还的的。

 谁当曲水行,相思寻旧迹。

 和滑州李尚书上巳忆江南禊事 (唐?刘禹锡)

 白马津头春日迟,沙州归雁拂旌旗。

 柳营唯有军中戏,不似江南三月时。

 三泉驿 (唐?元稹)

 三泉驿内逢上巳,新叶趋尘花落地。

 劝君满盏君莫辞,别后无人共君醉。

 洛阳城中无限人,贵人自贵贫自贫。

 三月三日申王园亭宴集 (唐?张九龄)

 稽亭追往事,睢苑胜前闻。

 飞阁凌芳树,华池落彩云。

 藉草人留酌,衔花鸟赴群。

 向来同赏处,惟恨碧林曛。

 三月三日登龙山 (唐?张九龄)

 伊川与灞津,今日祓除人。

 岂似龙山上,还同湘水滨。

 衰颜忧更老,淑景望非春。

 禊饮岂吾事,聊将偶俗尘。

 上巳 (唐?崔颢)

 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

 停车须傍水,奏乐要惊尘。

 弱柳障行骑,浮桥拥看人。

 犹言日尚早,更向九龙津(一作神)。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 (唐?孟浩然)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

 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连。

 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 (唐?孟浩然)

 摇艇候明发,花源弄晚春。

 在山怀绮季,临汉忆荀陈。

 上巳期三月,浮杯兴十旬。

 坐歌空有待,行乐恨无邻。

 日晚兰亭北,烟开曲水滨。

 浴蚕逢姹女,采艾值幽人。

 石壁堪题序,沙场好解绅。

 群公望不至,虚掷此芳晨。

 上巳日越中与鲍侍郎泛舟耶溪 (唐?刘长卿)

 兰桡缦转傍汀沙,应接云峰到若耶。

 旧浦满来移渡口,垂杨深处有人家。

 永和春色千年在,曲水乡心万里赊。

 君见渔船时借问,前洲几路入烟花。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唐?元稹)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三十二 (唐?白居易)

 三日欢游辞曲水,二年愁卧在长沙。

 每登高处长相忆,何况兹楼属庾家。

 三月三日怀微之 (唐?白居易)

 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闇销。

 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

 三月三日 (唐?白居易)

 暮春风景初三日,流世光阴半百年。

 欲作闲游无好伴,半江惆怅却回船。

 和春深 (唐?白居易)

 何处春深好,春深上巳家。

 兰亭席上酒,曲洛岸边花。

 弄水游童棹,湔裾小妇车。

 齐桡争渡处,一匹锦标斜。

 三月三日祓禊洛滨 (唐?白居易)

 序:开成二年三月三日,河南尹李待价以人和岁稔,将禊于洛滨。前一日,启留守裴令公。令公明日,召太子少傅白居易、太子宾客萧籍、李仍叔、刘禹锡,前中书舍人郑居中、国子司业裴恽、河南少尹李道枢、仓部郎中崔晋、司封员外郎张可续(司封员外郎张可绩)、驾部员外郎卢言、虞部员外郎苗愔、和州刺史裴俦、淄州刺史裴洽、检校礼部员外郎杨鲁士、四门博士谈弘谟等一十五人,合宴于舟中。由斗亭历魏堤,抵津桥,登临溯沿,自晨及暮,簪组交映,歌笑间发,前水嬉而后妓乐,左笔砚而右壶觞,望之若仙,观者如堵。尽风光之赏,极游泛之娱。美景良辰,赏心乐事,尽得于今日矣。若不记录,谓洛无人,晋公首赋一章,铿然玉振,顾谓四座继而和之,居易举酒抽毫,奉十二韵以献。座上作。

 三月草萋萋,黄莺歇又啼。

 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

 禊事修初半,游人到欲齐。

 金钿耀桃李,丝管骇凫鷖。

 转岸回船尾,临流簇马蹄。

 闹翻扬子渡,蹋破魏王堤。

 妓接谢公宴,诗陪荀令题。

 舟同李膺泛,醴为穆生携。

 水引春心荡,花牵醉眼迷。

 尘街从鼓动,烟树任鸦栖。

 舞急红腰软,歌迟翠黛低。

 夜归何用烛,新月凤楼西。

 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见示之作 (唐?白居易)

 去岁暮春上巳,共泛洛水中流。

 今岁暮春上巳,独立香山下头。

 风光闲寂寂,旌旆远悠悠。

 丞相府归晋国,太行山碍并州。

 鹏背负天龟曳尾,云泥不可得同游。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宋?杨万里)

 行春莫放一日一,修禊仍逢三月三。

 忍遣晴光作阴雨,更将急溅涴春衫。

 出门著雨不能归,借得青蓑著片时。

 春染万花知了未,云偷千嶂忽何之。

 归得茅斋松竹边,看风看雨亦欣然。

 空檐知与阶何故,须把青苔滴似穿。

 旧与酴醾颇不疏,今春半朵未逢渠。

 千花一雨俱红雨,问讯孤芳小住无。

 今年春事底匆匆,雨急风颠恼得侬。

 不见一林如许笋,犹嫌三日向来风。

 荒余只怪不愁声,好语烦君细细听。

 秧早不由田父懒,蚕迟端待柘阴成。

 迟日何缘似个长,睡乡未苦怯茶枪。

 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只是香。

 村落寻花特地无,有花亦自只愁予。

 不如卧听春山雨,一阵繁声一阵疏。

 报答春光酒一 卮 ,贫中无酒著春欺。

 作诗细与东风道,未必东风肯要诗。

 却是春残景更佳,诗人须记许生涯。

 平田涨绿村村麦,嫩水浮红岸岸花。

 过秀溪长句 (宋?杨万里)

 去年来此上巳日,今年重来未寒食。

 临溪照影老自羞,惭愧春光尚相识。

 秀溪何许好春容,最是溪深树密中。

 海棠开尽却成白,桃花欲落翻深红。

 忆秦娥 上巳 (宋?刘克庄)

 修禊节。 晋人风味终然别。

 终然别。 当时宾主,至今清绝。

 等闲写就兰亭帖。 岂知留与人闲说。

 人闲说。 永和之岁,暮春之月。

 上巳与二客游水月洞分韵得事字 (宋?刘克庄)

 胜践造物悭,贫交世情弃。

 昔戒十客来,旦无一人至。

 惟余暨两君,鼎足坐水次。

 欢言天气佳,谁谓风土异。

 高吟杂骚选,序酌逮髫稚。

 涤崖去恶诗,扪石认缺字。

 古来几禊饮,传者才一二。

 兰亭感慨多,未了生死事。

 杜陵更酸辛,穷眼眩珠翠。

 旨哉兹日游,超然遗尘累。

 消摇千载后,尚有浴 沂 意。

 岩扉滑如玉,岁月可镌识。

 上巳 (宋?刘克庄)

 樱笋登盘节物新,一筇踏遍九州春。

 似曾山阴访脩竹,不记水边观丽人。

 豪饮自怜非少日,俊游亦恐是前身。

 暮归尚有清狂态,乱插山花满角巾。

 上巳临川道中 (宋?陆游)

 二月六夜春水生,陆子初有临川行。

 溪深桥断不得渡,城近卧闻吹角声。

 三月三日天气新,临川道中愁。

 纤纤女手桑叶绿,漠漠客舍桐花春。

 平生怕路如怕虎,幽居不省游城府。

 鹤躯苦瘦坐长饥,龟息无声惟默数。

 如今自怜还自笑,敛版低心事年少。

 儒冠未恨终自误,刀笔最惊非素料。

 五更攲枕一凄然,梦里扁舟水接天。

 红蕖绿 芰 梅山下,白塔朱楼禹庙边。

 上巳书事 (宋?陆游)

 单衣初著下湖天,飞盖相随出郭船。

 得雨人人喜秧信,祈蚕户户敛神钱。

 黄鸡煮?无停箸,青韭淹菹欲堕涎。

 丞相传闻又三押,衡茅未改日高眠。

 鹧鸪天 寿子似,时摄事城中 (宋?辛弃疾)

 上巳风光好放怀。 忆君犹未看花回。

 茂林映带谁家竹,曲水流传第几杯。

 摛锦绣,写琼瑰。 长年富贵属多才。

 要知此日生男好,曾有周公祓禊来。

 上巳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随所见辄作数句,明日集之为诗,故辞无伦次 (宋?苏轼)

 薄云霏霏不成雨,杖藜晓入千花坞。

 柯丘海棠吾有诗,独笑深林谁敢侮。

 三杯卯酒人径醉,一枕春眠日亭午。

 竹间老人不读书,留我闭门谁教汝。

 出檐丛枳十围大,写真素壁千蛟舞。

 东坡作塘今几尺,携酒一劳农工苦。

 却寻流水出东门,坏垣古堑花无主。

 卧开桃李为谁妍,对立鵁鶄相媚妩。

 开樽藉草劝行路,不惜春衫污泥土。

 褰裳共过春草亭,扣门却入韩家圃。

 辘轳绳断井深碧,秋千挂索人何所。

 映帘空复小桃枝,乞浆不见应门女。

 南上古台临断岸,雪阵翻空迷仰俯。

 故人馈我玉叶羹,水冷烟消谁为煮。

 崎岖束缊下荒径,娅 奼 隔花闻好语。

 更随落景尽余樽,却傍孤城得僧宇。

 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必闻钟鼓。

 明朝门外泥一尺,始悟三更雨如许。

 平生所向无一遂,兹游何事天不阻。

 固知我友不终穷,岂弟君子神所予。

 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予携一瓢酒,寻诸生,皆出矣。独老符秀才在,因与饮,至醉。符盖儋人之安贫守静者也 (宋?苏轼)

 老鸦衔肉纸飞灰,万里家山安在哉!

 苍耳林中太白过,鹿门山下德公回。

 管宁投老终归去,王式当年本不来。

 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

 满江红 东武会流杯亭。上巳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 邞 淇水入城 (宋?苏轼)

 东武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

 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

 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试向江头觅。

 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 风雨外,无多日。

 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

 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

 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次杨乐道韵 上巳闻苑中乐声书事 (宋?王安石)

 苑中谁得从春游,想见渐台瓦欲流。

 御水曲随花影转,宫云低绕乐声留。

 年华未破清明节,日暮初回祓禊舟。

 更觉至尊思虑远,不应全为拙倡优。

 采桑子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三月三日祀事毕因脩禊事于灵梵以高阁一长望分韵赋诗得一字 (宋?朱熹)

 逝川无停波,岁月一何疾。

 居然雨露濡,我意日萧瑟。

 共惟西山足,宰树久蒙密。

 晤言起哀敬,时事该礼律。

 肴羞既纷罗,荐馈亦芳苾。

 周旋极凄怆,俛仰讵终毕。

 更衣适精舍,邻曲会兹日。

 簋黍 畀 煇胞,从容罄膋膟。

 嘉宾更盘礴,环堵窥逸笔。

 即事君独哦,非才我何述。

 矧兹衰病余,苦畏烦虑怵。

 赋罢掩寒栖,存存常抱一。

;

关于紫笋茶的诗句

刘后村词,旨正而语有致。其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云:“粗识国风关雎乱,羞学流莺百啭,总不涉闺情春怨。”又云:“我有平生离鸾操,颇哀而不愠微而婉。”意殆自寓其词品耶?

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其生丁南渡,拳拳君国似放翁,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如玉楼春云:“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忆秦娥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伤时念乱,可以怨矣。又其宅心忠厚,亦往往于词得之。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云:“不要汉廷夸击断,要史家编入循良传。”念奴娇寿方德润云:“须信谄语尤甘,忠言最苦,橄榄何如蜜?”胸次如此,岂剪红刻翠者比耶?升庵称其壮语,子晋称其雄力,殆犹之皮相也。

关于淮河鱼的诗句

1. 关于采茶的诗句

1、《咏贡茶》元——林锡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译文:春天来了,但大自然中的草木不敢先开花;茶树上长出来名贵的花蕾,终于到采摘茶芽的时候啦。武夷山真是个神仙的境地呀;这里不仅盛产名贵的灵芝,更有这名贵的茶中奇琶。

2、《即目》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译文:小的鼎煎茶面对曲江池,一个留着白胡子的道士下棋,摇书扇。谁写在破蒲葵扇上,上面记着南塘移动树的一天的事。

3、《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译文:山野泉水的声音与袅袅炊烟在白云间飘荡,坐在这我深爱着的山里饮着香茶。那岩石上系着的小船也不忍离去,要和流动着的清澈的溪水一起到傍晚。

4、《湖州歌九十八首》宋——汪元量

江头杨柳舞婆娑,万马成群啮短莎。

北客醉中齐拍手,隔船又唱采茶歌。

译文:杨柳在江边飞舞,万马成群在吃草。客人已经喝醉,隔着船儿唱着那采茶的歌谣。

5、《忆秦娥·游人绝》宋——刘克庄

游人绝。绿阴满野芳菲歇。

芳菲歇。养蚕天气,采茶时节。

枝头杜宇啼成血,陌头杨柳吹成雪。

吹成雪。淡烟微雨,江南三月。

译文:游人已经很少了。绿草如茵,花儿已经开过了时节。正是养蚕和采茶的时候。杜鹃在枝头啼叫,柳絮如雪般纷飞。烟雨蒙蒙的天气正是江南的三月。

2. 有关采茶的诗句

西晋左思的《娇女》诗也许是中国最早的茶诗了。

“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

写的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与左思此诗差不多年代的还有两首咏茶诗: 一首是张载的《登成都楼》,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赞成都的茶;一首是孙楚的《孙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的诗句,点明了茶的原产地。

到唐宋以后,茶的诗词骤然增多,这些茶诗茶词既反映了诗人们对茶的宝爱,也反映出茶叶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唐代,随着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涌现了大批以茶为题材的诗篇。

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 珠翠歌钟俱绕身”;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等等, 有的赞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诗人的感遇,而广为后人传诵。诗人袁高的《茶山诗》:“黎甿辍农桑,采摘实苦辛。

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

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则表现了作者对顾渚山人民蒙受贡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贡焙歌》,描写官府催迫贡茶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内心的苦闷。

此外,还有杜牧的《题茶山》、《题禅院》等,齐己的《谢湖茶》、《咏茶十二韵》等, 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颜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等等,都显示了唐代茶诗的兴盛与繁荣。北宋由于在“靖康之变”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加之当时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诗、茶词大多表现以茶会友,相互唱和,以及触景生情、抒怀寄兴的内容。

最有代表性的是欧阳修的《双井茶》诗: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苏轼的《次韵曹辅壑源试焙新茶》诗中“从来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两句构成了一副极妙的对联。范仲淹的《斗茶歌》、蔡襄的《北苑茶》,更为后世文人学士称道。

南宋由于苟安江南,所以茶诗、茶词中出现了不少忧国忧民、伤事感怀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陆游和杨万里的咏茶诗。陆游在他的《晚秋杂兴十二首》诗中谈到:置酒何由办咄嗟,清言深愧谈生涯。

聊将横浦红丝碨,自作蒙山紫笋茶。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贫,无钱置酒,只得以茶代酒,自己亲自碾茶的情景。

而在杨万里的《以六一泉煮双井茶》中,则吟到:日铸建溪当近舍,落霞秋水梦还乡。何时归上滕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

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阁亲自煎饮双井茶的心情。元代,也有许多咏茶的诗文。

著名的有耶津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洪希文的《煮土茶歌》、谢宗可的《茶筅》谢应芳的《阳羡茶》等等。元代的茶诗以反映饮茶的意境和感受的居多。

明代的咏茶诗比元代为多,著名的有黄宗羲的《余姚瀑布茶》、文征明的《煎茶》、陈继儒的《失题》、陆容的《送茶僧》等。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还有不少反映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咏茶诗。

如高启的《采茶词》: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采得谁最多?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诗中描写了茶农把茶叶供官后,其余全部卖给商人,自己却舍不得尝新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极大的同情与关怀。又如明代正德年间身居浙江按察佥事的韩邦奇,根据民谣加工润色而写成的《富阳民谣》,揭露了当时浙江富阳贡茶和贡鱼扰民害民的苛政。

这两位同情民间疾苦的诗人,后来都因赋诗而惨遭迫害,高启腰斩于市,韩邦奇罢官下狱,几乎送掉性命。但这些诗篇,却长留在人民心中。

清代也有许多诗人如郑燮、金田、陈章、曹廷栋、张日熙等的咏茶诗,亦为著名诗篇。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清代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他六下江南,曾五次为杭州西湖龙井茶作诗,其中最为后人传诵的是《观采茶作歌》诗: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续续添,干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皇帝写茶诗,这在中国茶叶文化史上是少见的。

3. 紫笋茶的挑选

顾渚紫笋茶于每年的清明至谷雨期采摘,摘取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茶芽。其制作,经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初烘、复烘等过程。制成的极品茶芽叶相抱似笋;上等茶芽嫩叶稍展,形似兰花。 对于紫笋茶的挑选,唐代茶圣陆羽早在《茶经》上有所记载,其方法是: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

历代文人墨客对紫笋茶也是情有独钟,写下了不少的关于紫笋茶的诗句。张文规《湖州贡焙新茶》诗云:“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钱起也有诗云:“竹下忘言对紫笋,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由此可见,紫笋茶所享有的盛誉和当时所受欢迎的程度。

4. 与采茶有关的诗句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

《赠隐者》

年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茅堂对薇蕨,炉暖一裘轻。醉后楚山梦,觉来春鸟声。

采茶溪树绿,煮药石泉清。不问人间事,忘机过此生。

《徐君猷挽词》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一舸南游遂不归,清江赤壁照人悲。

请看行路无従涕,尽是当年不忍欺。

雪后独来栽柳处,竹间行复采茶时。

山城散尽樽前客,旧恨新愁只自知。

《送江学士睦州通判》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涉淮淮水浅,泝溪溪水迟。

君到桐庐日,正值采茶时。

试问严陵迹,今复有谁知。

《夔州竹枝歌九首》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白头老媪篸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

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

5. 描写酒茶的诗句

咏茶十二韵》(唐·齐已·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对茶》(唐·孙淑) 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月转晚妆楼.《夏日闲居》(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草长睛来地,虫飞晚后天.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唐·张籍)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峡中尝茶》 (唐·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尝茶》 (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喜园中茶生 (唐·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茗坡 (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湖州贡焙新茶 (唐·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唐·刘言史) 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荧荧爨风铛,拾得坠巢薪.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宛如摘山时,自歠指下春.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唐·卢纶)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与赵莒茶宴》(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溜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琴茶》(唐·白居易) 亢亢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茶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唐·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夏昼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题禅院》(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西陵道士茶歌》(唐·温庭筠)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茶诗 (五代后晋·郑邀)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6. 关于“采茶”的古诗词有哪些

1、《采茶歌(一作紫笋茶歌)》

唐:秦韬玉

天柱香芽露香发,烂研瑟瑟穿荻篾。太守怜才寄野人,

山童碾破团团月。倚云便酌泉声煮,兽炭潜然虬珠吐。

看著晴天早日明,鼎中飒飒筛风雨。老翠看尘下才熟,

搅时绕箸天云绿,耽书病酒两多情,坐对闽瓯睡先足。

洗我胸中幽思清,鬼神应愁歌欲成。

2、《观采茶作歌》

清:乾隆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

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

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

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

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

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

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3、《采茶行》

宋:郑樵

春山晓露洗新碧,宿鸟倦飞啼石壁。

手携桃杖歌行役,鸟道纡回惬所适。

千树朦胧半含白,峰峦高低如几席。

我生偃蹇耽幽僻,拨草驱烟频蹑屐。

采采前山慎所择,紫芽嫩绿敢轻掷。

龙团佳制自往昔,我今未酌神行怿。

安得龟蒙地百尺,前种武夷后郑宅。

逢春吸露枝润泽,大招二陆栖魂魄。

4、《采茶词》

明:高启

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5、《忆秦娥·游人绝》

宋:刘克庄

游人绝。绿阴满野芳菲歇。

芳菲歇。养蚕天气,采茶时节。

枝头杜宇啼成血。陌头杨柳吹成雪。

吹成雪。淡烟微雨,江南三月。

7. 跟采茶有关的诗句

茶与诗词——元、明、清茶叶诗词 作者:钱时霖 来源:《中国茶经》 元、明、清各个时期,除了有茶诗、茶词之外,还增加一个新品种,即以茶为题材的曲,尤其是元曲,最为盛行。

(1)元代 这个朝代时期不是太长,而且崇尚武功,“只识弯弓射大雕”。所以比之唐宋,咏茶的诗词人要少得多。

元代的咏茶诗人有耶律楚材、虞集、洪希文、谢宗可、刘秉忠、张翥、袁桷、黄庚、萨都剌、倪瓒、李谦亨、马臻、李德载、仇远、李俊民、郭麟孙等。 ①元代的茶叶诗词体裁 有古诗、律诗、绝句。

并出现一个新品种:元曲。 古诗 如袁桷的《煮茶图并序》、洪希文的《煮土茶歌》。

律诗 如耶律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这首律诗的七首诗,都用了茶、车、芽、赊、霞的几个韵写成,别有风味:第一首:“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

卢仝七碗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

第七首:“啜罢江南一碗茶,枯肠历历走雷车。黄金小碾飞琼雪,碧玉深瓯点雪芽。

笔阵陈兵诗思勇,睡魔卷甲梦魂赊。精神爽逸无余事,卧看残阳补断霞。”

绝句 有马臻的《竹窗》、虞集的《题苏东坡墨迹》等。 元曲 元代盛行元曲,因此茶也就进入了这个领域,如李德载的《喜春来,赠茶肆》小令十首,节录如下: 一、茶烟一缕轻轻扬,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胜维扬。

非是谎,下马试来尝。 七、兔毫盏内新尝罢,留得余香满齿牙,一瓶雪水最清佳。

风韵煞,到底属陶家。 十、金芽嫩采枝头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间无。

君听取,声价彻皇都。 ②元代茶叶诗词题材 亦有名茶、煎茶、饮茶、名泉、茶具、采茶、茶功等。

名茶诗 有虞集的《游龙井》诗。这首诗把龙井与茶连在一起,被认为是龙井茶的最早记录。

“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

坐我薝葡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

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嗽。”

诗中提到该茶为雨前茶(不取谷雨后),香味强烈(如薝葡,即栀子花那样的香气)。龙井泉水也很清美,你瞧!青翠的群山映照在瓢水中(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

此外,有刘秉忠的《尝云芝茶》诗,李俊民的《新样团茶》诗等。 煎茶诗 有仇远的《宿集庆寺》诗:“旋烹紫笋犹含箨”。

谢宗可的《雪煎茶》诗:“夜扫寒英煮绿尘”。 饮茶诗 有吴激的《偶成》诗:“蟹汤负盏斗旗枪”。

名泉诗 有郭麟孙的《游虎丘》诗:“试茗汲憨井”。 茶具诗 有谢宗可的《茶筅》诗。

采茶诗 仇远诗:“自摘青茶未展旗” 茶功诗 耶律楚材诗:“顿觉衰叟诗魂爽,便觉红尘客梦赊”。 (2)明代 明代初期,社会经济曾有过一个比较繁荣的局面,但在茶叶诗词的发展上,明代未能达到唐、宋的高度。

写过茶诗的诗人,主要的有谢应芳、陈继儒、徐渭、文徵明、于若瀛、黄宗羲、陆容、高启、袁宏道、徐祯卿、徐贲、唐寅等。 ①茶叶诗词体裁 不外乎古诗、律诗、绝句、竹枝词、宫词和茶词等。

古诗 陈继儒有《试茶》四言古诗一首: 绮阴攒盖,灵草试奇。竹炉幽讨,松火怒飞。

水交以淡,茗战而肥。绿香满路,永日忘归。

律诗 如居节的《雨后过云公问茶事》诗(五律)。 绝句 如徐祯卿的《煎茶图》、《秋夜试茶》等。

竹枝词 王稚登有《西湖竹枝词》: 山田香土赤如泥,上种梅花下种茶。茶绿采芽不采叶,梅多论子不论花。

宫词 金嗣孙有《崇祯宫词》一首: 雉尾乘云启凤楼,特宣命妇拜长秋。赐来谷雨新茶白,景泰盘承宣德瓯。

茶词 有王世贞的《解语花——题美人捧茶》,王世懋的《苏幕遮——夏景题茶》等。 ②茶叶诗词题材 有名茶、茶圣陆羽、煎茶、饮茶、名泉、采茶、造茶、茶功等。

名茶诗 以咏龙井茶最多,如于若瀛的《龙井茶》、屠隆的《龙井茶》、吴宽的《谢朱懋恭同年寄龙井茶》等。其他如余姚瀑布茶(黄宗羲的《余姚瀑布茶》诗)、虎丘茶(徐渭的《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石埭茶(徐渭的《谢钟君惠石埭茶》)、阳羡茶(谢应芳的《阳羡茶》)、雁山茶(章元应的《谢洁庵上人惠新茶》)、君山茶(彭昌运的《君山茶》)等。

茶圣陆羽诗 韩奕《山院》诗有:“入社陶公宁止酒,品茶陆子解煎茶”。詹同《寄方壶道人》诗:“卧云歌酒德,对雨看茶经”。

煎茶诗 有文徵明的《煎茶》,谢应芳的《寄题无锡钱仲毅煮茗轩》等。

8. 关于茶叶的诗句

1、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

2、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煜若春敷。

---杜育《荈赋》

3、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4、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

---颜真卿《月夜啜茶联句》

5、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钱起《与赵莒茶宴》

扩展资料

公元前2世纪,西汉的司马相如在其所著的《凡将篇》中,记录了当时的20种药物,其中的“荈、诧”就是茶。成文于秦汉时期的《尔雅》一书中也载有“槚、苦荼”。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所发现的有关茶叶的最早文字记载。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是陆羽所著的《茶经》。此书初稿完成于公元8世纪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全书分三卷十章7000余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茶叶的百科全书,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

忆秦娥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感情

1.关于淮河的诗句

1、淮河北去炊烟少(宋·刘克庄·《忆秦娥》)2、万里淮河听雨声(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3、未σ淮河蔚(宋·卢祖皋·《清平乐》)4、入到淮河意不佳(宋·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5、淮河任沿溯(唐·储光羲·《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6、霜风九月上淮河(宋·方回·《听航船歌十首》)7、今晨渡淮河(宋·文天祥·《过淮河宿阚石有感》)8、独立淮河暮雨时(宋·杨万里·《雨作,抵暮复晴五首》)9、淮河孽未诛(唐·元稹·《奉和权相公行次临阙驿,逢郑仆射相公归朝,》)10、万里淮河听雨声(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三十三》)11、淮河营外火牛阵(现代·老舍·《再集马派名剧赠马连良》)12、淮河在何许(宋·释善珍·《征妇怨效张籍》)13、煊耙焕淮河?(宋·王镃·《月色催花》)14、淮河共乡土(宋·张柏父·《送郑惟泰丞江山》)15、淮河新水平(宋·黎廷瑞·《送友游淮》)16、个是淮河冻作冰(宋·杨万里·《登楚州城》)17、却思两日淮河浪(宋·杨万里·《过磨盘得风挂帆》)18、不怕淮河更风浪(宋·杨万里·《至洪泽》)19、淮河涛澜九月高(明·陆釴·《送邵文敬主事》)20、飞过淮河去(明·叶子奇·《杨褒忠公墓》)。

2.关于淮河的诗句

《初入淮河四绝句》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登楚州城》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望中白处日争明,个是淮河冻作冰。

此去中原三里许,一条玉带界天横。

《过磨盘得风挂帆》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两岸黄旗小队兵,新晴皈路马蹄轻。

全番长笛横腰鼓,一曲春风出塞声。

鹊噪鸦啼俱喜色,船轻风须更兼程。

却思两日淮河浪,心悸魂惊尚未平。

《雨作,抵暮复晴五首》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栖鹊无阴庇湿衣,行人仄伞避斜丝。

船兵归后轿兵去,独立淮河暮雨时。

《至洪泽》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今宵合过山阳驿,泊船问来是洪泽。

都梁到此只一程,却费一霄兼两日。

政缘夜来到渎头,打头风起浪不休。

舟人相贺已入港,不怕淮河更风浪。

老夫摇手且低声,惊心犹恐淮神听。

急呼津吏催开闸,津吏叉手不敢答。

早潮已落水入淮,晚潮未来闸不开。

紬问晚潮何时来,更待玉虫缀金钗。

3.关于淮河的古诗

淮河水

朝代:宋 作者:赵崇嶓

秋风淮水白苍茫,中有英雄泪几行。

流到海门流不去,会随潮汐过钱塘。

《水龙吟 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

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朝朝暮暮。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谱琴中语。

夜深岱下春风洒,

雨沥飘飘润百花。

飞信待传佳讯有?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尤唱后庭花。

花疏香艳驻天涯。

4.关于淮河的诗词有哪些

1.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唐 · 杜牧《泊秦淮》

2.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 宋 ·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3.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 汉 · 曹操《蒿里行》

4. 入淮清洛渐漫漫 —— 宋 ·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5.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 唐 · 韦应物《闻雁》

6.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唐 ·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第四首一作张籍诗)》

7.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 宋 ·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8.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 —— 宋 · 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9.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 宋 · 苏轼《江神子·恨别》

10.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 唐 ·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11.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 唐 · 韦应物《简卢陟》

12. 淮河北去炊烟少 —— 宋 · 刘克庄《忆秦娥·梅谢了》

13. 淮阴五刑,鸟尽弓藏 —— 魏晋 · 曹丕《煌煌京洛行》

14.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 宋 ·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15.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 五代 ·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参考资料

诗词名句:/chaxun/shiju/first/%E6%B7%AE

5.关于“淮河”的古诗有哪些

1.《初入淮河四绝句》诗人: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船离洪泽岸头沙,入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2.《频酌淮河水》诗人: 戴复古 朝代: 宋代

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春风吹绿波,郁郁中原气。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

3.《渡淮河寄平一》诗人: 祖咏 朝代: 唐代

天色混波涛,岸阴匝村墅。微微汉祖庙,隐隐江陵渚。云树森已重,时明郁相拒。

4.《淮河水》诗人: 赵崇嶓 朝代: 宋代

秋风淮水白苍茫,中有英雄泪几行。流到海门流不去,会随潮汐过钱塘。

5.《淮河再雪》诗人: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风打波头波打船,并来枕底搅清眠。先生夜起篷窗看,月满长淮雪满天。昨脯日脚荡波红,今早天花舞镜中。雪了又晴晴又雪,海神浑不惜神通。

6.关于淮河的诗句

1、淮河任沿溯唐 储光羲 《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2、未σ淮河蔚宋 卢祖皋 《清平乐·柳边深院》3、淮河北去炊烟少宋 刘克庄 《忆秦娥·梅谢了》4、淮河孽未诛唐 元稹 《奉和权相公行次临阙驿,逢郑仆射相公归朝,》5、又安能分若畎浍淮河与夫岷吴之巨江唐 元稹 《怅望桥边旧城郭》6、今晨渡淮河宋 文天祥 《过淮河宿阚石有感》7、淮河营外火牛阵现代 老舍 《再集马派名剧赠马连良》8、入到淮河意不佳宋 杨万里 《初入淮河四绝句》9、万里淮河听雨声宋 汪元量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三十三》10、霜风九月上淮河宋 方回 《听航船歌十首》11、淮河新水平宋 黎廷瑞 《送友游淮》12、又传毡帐迫淮河宋 刘克庄 《郑宁示边报走笔戏赠》13、淮河在何许宋 释善珍 《征妇怨效张籍》14、万里淮河听雨声宋 汪元量 《湖州歌九十八首》15、煊耙焕淮河?宋 王镃 《月色催花》16、个是淮河冻作冰宋 杨万里 《登楚州城》17、却思两日淮河浪宋 杨万里 《过磨盘得风挂帆》18、独立淮河暮雨时宋 杨万里 《雨作,抵暮复晴五首》19、不怕淮河更风浪宋 杨万里 《至洪泽》20、淮河共乡土宋 张柏父 《送郑惟泰丞江山》21、马蹄带得淮河冰明 郭真顺 《俞将军引》22、淮河东游色惆怅明 刘崧 《观邓侍郎石磬歌》23、淮河涛澜九月高明 陆釴 《送邵文敬主事》24、淮河一道达清河明 汤珍 《浪淘沙(三首)》25、飞过淮河去明 叶子奇 《杨褒忠公墓》。

7.关于鱼的诗句

1、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4、,一如风云便化龙。

5、方池如鉴碧溶溶,锦鲤游扬逐浪中。 竚看三春烟水暖,好观一跃化神龙。

6、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雎盱。

7、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8、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9、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0、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1、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5、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 海棠花下去年逢。 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1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17、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8、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19、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0、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脍橙荠。

8.关于鱼的诗句古诗

1、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雎盱。 ——《浣溪沙》 (唐)杜甫

2、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曲》 [晋]乐府

3、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 杜甫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渔歌子》 (唐)张志和

5、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观游鱼》 (唐)白居易

6、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长安秋望》 赵嘏

7、劳动故人庞阁老,提鱼携酒远相寻。——《病假中庞少尹携鱼酒相过》 白居易

8、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枯鱼过河泣》 汉无名氏

9、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10、海水桑田欲变时,风涛翻覆沸天池。 鲸吞蛟斗波成血,深涧游鱼乐不知。 ——《涧中鱼》 (唐)白居易

9.关于淮河的诗词有哪些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唐 · 杜牧《泊秦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 宋 ·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 汉 · 曹操《蒿里行》入淮清洛渐漫漫 —— 宋 ·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 唐 · 韦应物《闻雁》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唐 ·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第四首一作张籍诗)》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 宋 ·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 —— 宋 · 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 宋 · 苏轼《江神子·恨别》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 唐 ·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 唐 · 韦应物《简卢陟》淮河北去炊烟少 —— 宋 · 刘克庄《忆秦娥·梅谢了》淮阴五刑,鸟尽弓藏 —— 魏晋 · 曹丕《煌煌京洛行》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 宋 ·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 五代 ·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参考资料 诗词名句:/chaxun/shiju/first/%E6%B7%AE。

10.关于淮河有哪些诗词

1、淮河北去炊烟少(宋·刘克庄·《忆秦娥》)2、万里淮河听雨声(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3、未σ淮河蔚(宋·卢祖皋·《清平乐》)4、入到淮河意不佳(宋·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5、淮河任沿溯(唐·储光羲·《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6、霜风九月上淮河(宋·方回·《听航船歌十首》)7、今晨渡淮河(宋·文天祥·《过淮河宿阚石有感》)8、独立淮河暮雨时(宋·杨万里·《雨作,抵暮复晴五首》)9、淮河孽未诛(唐·元稹·《奉和权相公行次临阙驿,逢郑仆射相公归朝,》)10、万里淮河听雨声(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三十三》)11、淮河营外火牛阵(现代·老舍·《再集马派名剧赠马连良》)12、淮河在何许(宋·释善珍·《征妇怨效张籍》)13、煊耙焕淮河?(宋·王镃·《月色催花》)14、淮河共乡土(宋·张柏父·《送郑惟泰丞江山》)15、淮河新水平(宋·黎廷瑞·《送友游淮》)16、个是淮河冻作冰(宋·杨万里·《登楚州城》)17、却思两日淮河浪(宋·杨万里·《过磨盘得风挂帆》)18、不怕淮河更风浪(宋·杨万里·《至洪泽》)19、淮河涛澜九月高(明·陆釴·《送邵文敬主事》)20、飞过淮河去(明·叶子奇·《杨褒忠公墓》)。

李清照 忆秦娥·咏桐

忆秦娥·箫声咽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题解

《忆秦娥·箫声咽》是唐五代词中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相传为伟大诗人李白所作。此词双片四十六字,伤今怀古,托兴深远。上片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已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首。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想见惨淡迷离之概。下片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而“咸阳古道”一句,骤落千丈,凄动心目。再续“音尘绝”一句,悲感愈深。“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其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古人对此词评价很高,誉之为“百代词曲之祖”。

赏析

此词描绘了一个女子思念爱人的痛苦心情,读来凄婉动人。古人对它评价很高,把它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起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称此词“以气象胜”。这首词中的气象,与人们常所说的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时代的“盛唐气象”已有很大不同,但它又确实是盛唐气象之一种。它博大深厚、意境开阔、气韵沉雄,又带有悲凉之气。这种“气象”在天宝(唐玄宗年号,公元742—756年)后期李白的作品《古风·一百四十年》《远别离》《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等诗都可以看到。《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中写道:“浮阳灭霁景,万物生秋容。登楼送远目,伏槛观群峰。原野旷超缅,关河纷错重。”与这首《忆秦娥》格调气象十分近似。杜甫天宝后期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也有相类之处。胡应麟说这首词“气亦衰飒”,反映了晚唐王朝衰变的气运。其实此词似是反映了天宝后期表面上依然歌舞升平、内部危机重重的盛唐之衰。因此,这首词可能作于天宝后期。词人以比拟的手法,托秦娥抒情怀,把直观的感情与意象浑融在一起,上片由个人的忧愁写开,下片过渡到历史忧愁。

这首词不像《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那样由客观景物的渲染过渡到人物内心感受的描摹。它一开始就写出人物内心的情态:呜咽的箫声把秦娥从梦中惊醒,此时,一钩残月斜映在窗前。梦虽断了,她却还似乎沉浸在梦境之中,与情人欢会,可是眼前只有这冰冷的残月陪伴看她。多少个这样的月夜,叫她黯然消魂、顾影自怜。因此,下面自然转入对“灞陵伤别”的回忆。《雍录》载:“汉世凡东出涵、潼,必自灞陵始,故赠行者于此折柳相送。”可是,柳色绿了,一年又一年,而伊人依然远隔一方,只有那鸣咽的箫声和着低声的啜泣,冰冷的残月陪伴着消瘦的倩影,葱绿的柳色句起往事的回忆。实际上这是作者以秦娥对情人的思念来表达内心对某种事物的苦思与追求,这种苦思与追求是执着的,然而又是没有结果的。

词的上片始终纠葛在个人的悲欢离合之中,下片则出现了较大的跌宕。似乎比拟手法已不能满足感情的表达了,词人要撇开先前的主体,直接把自己融入画面之中。换头处突兀以“乐游原上清秋节”起,画面是清秋节佳侣如云的狂欢时景,可是主人公茕茕孑立在西风残照之中,“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杜甫《乐游园歌》)。此时,个人的忧愁完全被抛开了,或者说融入了历史的忧愁之中,词人通过对秦、汉那样赫赫王朝的遗迹——咸阳古道、汉代陵墓的掇取,从而进入了历史的反思。古道悠悠,音尘杳然,繁华、奢侈、纵欲,一切都被埋葬了,只剩下陵墓相伴着萧瑟的西风,如血的残阳,百年、千年地存在下去。作者不是在凭吊秦皇汉武,他是在反思历史和现实。这里交杂着盛与衰、古与今、悲与欢的反思。词人固然没有正面写唐王朝的苟且繁华,但“乐游原上清秋节”这就足够了,这使人自然想象到天宝后期那种古罗马式的穷奢极欲和狂欢极乐。可没有人能从中去体会那潜在的破碎感。秦代、汉代过去了,只剩下悠悠的古道和孤独的陵墓,面对着西风残照。这固然是过去的遗迹,然而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实景,同时,这“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实景又必然使人联系到王朝的未来。于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界限被取消了,浑融在一起,历史的时序给人们留下的只是一种表象——“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造成一种悲壮的历史消亡感,或者说是毁灭感,填塞在人们心头,这就是历史反思的结果。因而上片的个人忧愁只能被取代,作为下片的陪衬。

此词意境博大开阔,风格宏妙浑厚。读者从敦煌曲子词中也可以看到类似格调,而不类中晚唐的清婉绮丽。陆游说:“唐自大中以后,诗家日趋浅薄,其间不复有前辈宏妙浑厚之作。”(《花间集跋》)。诗风与词风自身存在着交错否定之趋势。

此词句句自然,而字字锤炼,沉声切响,掷地真作金石声。而抑扬顿挫,法度森然,无字荒率空泛,无一处逞才使气。以此而言,设为李太白之色,毋宁认是杜少陵之笔。其风格诚在五代花间未见,亦非歌席诸曲之所能拟望,已开宋代词之格调。

名家评论

刘克庄:词家有长腔,有短阕。坡公《戚氏》等作,以长而工也。唐人《忆秦娥》之词曰:“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清平乐》之词曰:“夜常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以短而工也。(《后村先生大全集·刘叔安感秋八词跋》)

沈际飞:太白此词,有林下风气。《忆秦娥》词,故是闺房之秀。(《草堂诗余正集》)

俞陛云:此词白抒积感,借闺怨以写之,因身在秦地,即以秦女箫声为喻。起笔有飘飘凌云之气。以下接写离情,灞桥折柳,为迁客征人伤怀之处,犹劳劳亭为古送行之地,太白题亭上诗“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同此感也。下阕仍就秦地而言,乐游原上,当清秋游赏之时,而古道咸阳,乃音尘断绝,悲愉之不同如是。古道徘徊,即所思不见,而所见者,惟汉代之遗陵废阙,留残状于西风夕照中。一代帝王,结局不过如是,则一身之伤离感旧,洵命之衰耳。结二句俯仰今古,如闻变徵之音。(《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王国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人间词话》)

周汝昌:立一向之西风,沐满川之落照,而入我目者,独有汉家陵阙,苍苍莽莽,巍然而在。当此之际,乃觉凝时空于一点,混悲欢于百端,由秦娥一人一时之情,骤然升华而为吾国千秋万古之心。盖自秦汉以逮隋唐,山河缔造,此地之崇陵,已非复帝王个人之葬所,乃民族全体之碑记也。良人不归,汉陵长在。(《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

安旗:“西风二句表现的思想感情不是仅仅悲征戍、怀远人的妇女所能有的,不是一般思念丈夫的妻子所能有的。” (《李白词二首之我见》)

求26句带数字的诗

《忆秦娥咏桐》

作者:李清照

原文: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释:

1、四印斋本《漱玉词》补遗题作咏桐,此词据《全芳备祖》后集卷十八梧桐门录入,芳权手校注本亦据以补录,王本调云:按《全芳备祖》各词,收入何门,即咏何物。惟陈景沂常多牵强附会。此词因内有梧桐落句,故收入梧桐门,实非咏桐词。又篇末注云:此词又见杨金本《草堂余》前集卷上、《花草粹编》卷三,无撰人姓名。

2、此词黄本列为建炎元年南渡以后之作,并校云,下片词笔较弱,姑存之。陈祖美则以为作于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深秋赵明诚病卒后,并称之为悼亡词,皆非是。细玩词境,乃乡村景色。据赵明诚《青州仰天山罗汉洞题名》:余以大观戊子之重阳,与李擢得升同登兹山。此为大观二年(一一零八)重阳,北方早寒,正梧桐叶落之际,而南望青州附近,亦有乱山平野。故知此时赵明诚方出游,而李清照登高怀远赋此词也。

3、烟光薄,烟雾淡而薄。

4、栖鸦,指在树上栖息筑巢的乌鸦。苏轼《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诗:朝随白云去,暮与栖鸦归。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词: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5、闻,杨金本《草堂诗余》作残,《花草粹编》作吹。

6、角,画角。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施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和湘东王折柳》诗: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秦观《满庭芳》词: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7、断香残酒,指熏香里的香烧尽了,杯里的酒喝完了。

8、情怀,《花草粹编》作襟怀。

9、西风,《全芳备祖》原缺此二字,据《花草粹编》编补。

10、催衬,通催趁,宋时日常用语,义犹催赶、催促。岳飞《池州翠微亭》诗: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卷十一徐安国《红梅未开以汤催趁》诗:频将温水泛花枝,催得红梅片片飞。以温水浇梅,催花未开,谓之催趁;亦犹西风催梧桐,催其叶落,谓之催衬也。趁与衬,同音假借。另说,衬,施舍,引申为帮助。西风催衬梧桐落,秋风劲吹,帮助即将凋落的梧桐叶更快飘落了。《警世通言》卷三十:二赵在旁,又帮衬许多好言。夸吴氏名门富室。

11、又,杨金本《草堂诗余》作天。

12、还,回,归到。另说,当已经讲。

13、秋色,《花草粹编》作愁也。

14、还,仍然,另说,当更讲。

赏析:

(一)

四印斋本《漱玉词补遗》题此词作咏桐,似未切。纵观全篇,这应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尽管因为难以考证它的作年,我们无法准确把握作者挥毫濡翰时的情境和心绪,因而也无法深究作者所抒之情的底蕴是黍离之悲还是相思之苦,但作者抒情的真挚程度却足以使我们受到感染,而不着痕迹地显现于其中的高超技巧也足以令我们折服。

词的上篇写登楼的所见所闻。在一个秋天的傍晚,作者怀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缓步登临高阁,凭栏远眺。跃入她眼帘的竟是那样一番衰飒、悲凉的景象:缭乱的群山,平旷的原野,惨淡的烟光,以及聒噪着归巢的昏鸦。它们拼合为一幅令人伤心惨目的秋晚眺望图。有图若此,难堪已极,而作者偏偏还要为它配上撼人心魄的画外音那在暮色中久久回荡的悲壮的号角声。号角声,不仅将作者的情思带入更寥廓的空间,而且为我们提供了捕捉作者情思的线索。由这作为背景之一的悲壮的号角声,我们无妨推测那是靖康之变发生后的兵荒马乱岁月。既然如此,联系作者靖康之变后亡国、丧失、贫病交加、流离失所的遭遇,似乎可以断言,渗透在这幅秋晚眺望图中的是一种揉合着国仇家恨的浑灏苍茫的忧伤之情。其实,秋景本不当这般萧瑟,只因为伤心人别具眼目,才在作者笔下萧瑟若此。以情役景,景因情设,这本是诗词家的惯伎。正因为这样,刘禹锡在《秋词》中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壮阔之景来表现志士的豪情,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丽之景来表现隐者的雅致,而李清照则在此词中用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这样的萧瑟之景来表现她的忧思,从中,我们似乎也可悟出些诗家三昧。

词的下片写登楼所思所感。如果比较上下片在章法、技巧方面的异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同样表现为情与景的有机交融,但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则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断香句,作者的视线由阁外移到阁中。一如乱山平野烟光薄,这撩人眼目、乱人情思的断香残酒,勾起作者闲愁万种,使她更加难以为怀,乃至一反固有的婉曲作法,于百般无奈中吐出情怀恶这样的直抒胸臆之语。东风句再度将视野拓开,摄下桐叶随风飘坠的特写镜头。这纷纷飘坠的桐叶,猛烈扣响了颤动在作者内心的生命之弦,使她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在走完一大段痛苦和欢乐相伴、灾难与幸福相继的人生旅程后,自己岂不也到了飘坠、凋零的岁月?梧桐落三字的有意重复,虽然主要是为服从词律,却也昭示着我们:这一衰歇景象,给予作者怎样深刻的感受,又引起她内心怎样的强烈反响!又还秋色,又还寂寞两句便以作者的感受和反响作结。又还,表明作者因历览秋色而更感寂寞已非一遭,很难判断她这是第几回逢秋而悲。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抒情的广度和深度。细绎全词,画面是那样惨淡、萧飒,情感又是那样凝重、沉痛,与作者早期那些抒写相思之情的哀婉却不失明丽的词作有着不同的韵味,因而视之为后期的作品,或许并无武断之嫌。

(二)

此词,从栖鸦归后、情怀恶、寂寞透露出这是作者南渡后的怀人之作。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开端起得陡然,把读者带到高高的楼阁之上。女主人登楼眺望,远处那蜿蜒起伏参差错落的群山,近处那辽阔坦平的原野,都被一层灰蒙蒙的薄雾笼罩着。烟光薄的凄暗色彩,似乎笼罩全篇,也似涂在读者的心上。作者用了两个烟光薄,加深了乱山平野的昏冥色彩。前一句最后的词语,恰恰与相接的下一句开头的词语相同,这在修辞格中叫顶针,在词中有时这是词调格律的需要。这与易安《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其中的两个阴满中庭,两个点滴霖霪,两个秦楼月,两个音尘绝,用法是一样的。

词开始创造了一个视野广阔的莽莽苍苍的世界。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女主人站在高阁之上,看到从遥远的群山和坦平的原野上飞归在树上的巢里过夜的乌鸦,她的心无限的惆怅,想起来远离身边的心上人,尚未归来。这时又听到黄昏画角的哀鸣,在群山和原野回荡,尤觉黯然神伤。作者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上写黄昏的景象,使画面产生了流动感。

上片写女主人在高阁眺望所见。由人及物。

换头,断香残酒情怀恶,转由物及人。写室内的环境和女主人情怀的恶劣。室内熏炉里的香料已经烧尽,不再续添,仍然没有心思;酒杯里的酒,也差不多喝完了,愁绪依然未减。西风催衬梧桐落,秋风阵阵袭来,梧桐树的叶子随之飘落。颇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惨气氛。过变由情入景。

结句: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用两个梧桐落加深了秋天的衰颓的色彩,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衬托女主人悲怆的心境。张炎《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由梧桐叶落,而知天下秋声。刘熙载《艺概》说:以鸟鸣春,以虫鸣秋,此造物之借端托寓也。绝句之小中见大似之。女主人很想到外面去派遣一下心中的缱绻离情,但是不能,外面是一片令人悲伤的秋色。江山凄肃,花木飘零,不仅不会消愁,反而会更增悲哀。于是,还要继续在室内闷坐,形影相吊,一片沉寂。结句由景入情。

下片,写女主人无法排遣的浓愁和孤寂。

此词写景的最大特色是心与物融,情与景合。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或借景而引其情,兴也。此词运用了兴法。上片的写景引出换头的断香残酒情怀恶之情来。下片的写景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引出寂寞之情来。此词上片写暮天的景色与下片西风催衬梧桐落的秋色浑然而成一幅凄清的画面,构成女主人苦苦相思的背景。吴乔《围炉诗话》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说的很有道理,当然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应另当别论。此词的写景还有一种索物以托情的作用,情附物也,渲染氛围,衬托愁情。

(三)

南渡之后,李清照递遭家破人亡、沦落异乡、文物遗散、恶意中伤等沉重打击,又目睹了山河破碎、人民离乱等惨痛事实。这首《忆秦娥》就是词人凭吊半壁河山,对死去的亲人和昔日幸福温馨生活所发出的祭奠之辞。

上片写登临高阁的所见所闻。起句临高阁,点明词人是在高高的楼阁之上。她独伫高阁,凭栏远眺,扑入眼帘的是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象:起伏相叠的群山,平坦广阔的原野,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烟雾之中又渗透着落日的最后一缕余辉。叠句烟光薄加强了对这种荒凉、萧瑟景色的渲染,造成了使人感到凄凉、压抑的气氛,进而烘托出作者的心境。

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是作者的所见所闻。乌鸦是被人们厌恶的鸟类。它的叫声总使人感到凄凄惨惨,尤其在萧条荒凉的秋日黄昏,那叫声会显得更加阴森、凄苦。鸦声消逝,远处又隐隐传来了军营中的阵阵角声。这凄苦的鸦声,悲壮的角声,加倍地渲染出自然景色的凄旷、悲凉,给人以无限空旷的感受,意境开阔而悲凉。不难看出,这景物的描写中,融注着作者当时流离失所,无限忧伤的身世之感。

下片起句,作者写了在这种景色中自己抑郁孤寂的心情。断香残酒情怀恶,全词只有这一句直接写情怀,但它却是贯穿和笼罩全篇的感情,一切都与此密切相关。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的萧索冷落。断香残酒四字,暗示出词人对以往生活的深切怀恋。在那温馨的往日,词人曾燃香品酩,也曾沉醉不知归路。而此时却香已断,酒亦残,历历旧事皆杳然,词人的心情是难以言喻的;一个恶字,道出了词人的不尽苦衷。

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那阵阵秋风,无情地吹落了梧桐枯黄而硕大的叶子,风声、落叶声使词人的心情更加沉重,更加忧伤了。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片片落叶象无边的愁一样,打落在她的心上;阵阵风声,象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这里既有国破家亡的伤痛,又有背井离乡的哀愁,那数不尽的辛酸,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作者写到这里,已把感情推向高峰,接着全词骤然从又还秋色的有声,转入了又还寂寞的寂静之中。这静绝非是田园牧歌式的宁静,而是词人内心在流血流泪的孤寂。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说明词人对秋色带来的寂寞的一种厌恶和畏惧的心理。自己不甘因秋色而寂寞,无限婉惜逝去的夏日的温暖与热闹,同时也似乎表明她失去亲人、故乡的寂寞心情。长期积郁的孤独之感,亡国亡家之痛,那种种复杂难言的心情,都通过淡淡的八个字,含蓄、深沉地表现了出来。

这首词的结句,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是对词人所处的环境,所见的景物以及全部心境真实、准确而又深刻的概括,景是眼前之真景物,情是心中之真感情,同时情和景又互相融合,情融注于景,景衬托出情,使全词意境蕴涵深广。

此词运用顶针的修辞格和两个又还,创造并加浓凄凉的哀郁之气,加强了主题的表达。

毛泽东 忆秦娥·娄山关

《忆秦娥娄山关》

作者:毛泽东

原文: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

1、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该词牌名的最早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此调别名甚多,计有《秦楼月》、《玉交枝》、《碧云深》、《双荷叶》,而《秦楼月》则与《忆秦娥》同取词中首句为之名。

2、西风烈:列,凛烈、猛风;西风劲厉。

3、长空雁叫霜晨月:在霜晨残月映照下,在烟雾茫茫的长空中,有飞雁在叫唤。这两句是记拂晓情景,时娄山关战斗已经胜利结束。

4、霜晨月:叠句,类似音律上的和声,有连锁作用,详见词牌忆秦娥。

5、马蹄声碎:碎,碎杂,碎乱。

6、喇叭声咽:喇叭,一种管乐器,即军号。咽,呜咽、幽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7、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漫道,徒然说,枉然说。人们徒然传说娄山关坚硬如铁。

8、而今迈步从头越:迈步,跨步、大踏步。从头越,即为头越。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为头,犹云从头,或开始也。有重头再开始的意思。说的是从头大踏步越过雄关,却隐约透露着当时战略任务受挫,要对长征计划从头再作部署,且有取得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

9、苍山如海: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

10、残阳如血: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翻译:

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

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

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

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

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

夕阳光华赤如血。

赏析: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简炼地指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还创造出一个壮烈的抒情氛围。一开始三个字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其中尤其这个烈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滂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平添悲壮。清晨,寒霜漫天,西风猛烈地吹荡,晓月依然挂在天边,这时雁的叫声阵阵传来,长空浩大无涯,大雁哀凉清幽,凄婉悠长的景致出现了,音律前(第一句)急后(第二句)慢,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回肠荡气之感,更增添几分冷峻与悲壮。透过这种情调,读者可以想象到即将来临的战斗的紧张和艰险。霜晨月虽读上去是三字一顿,但一幅晓月寒霜图幻化而出,而在图中美丽的大雁也为这美丽晨景感动得如歌如泣了。这种手法似取自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但在渲染气氛的效果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在这霜、晨、月中,在肃杀的西风及大雁的凄声中,在声、色、音的交融中,人物出场了。

第四、五句,嗒嗒的马蹄与呜咽的军号声远近唱和,起伏迭荡,在山间回环向前。前面三行已层层铺开了这样一个悲烈的风景,就在这霜华满地,残月当空的风景中,红军的长征壮怀激烈犹如易水之寒。诗人仅用马蹄喇叭代表红军,又用碎与咽形容心境,用字凝炼、准确、优美,情景相得益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断鸿声里,忧愁风雨中: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的词在毛泽东的这首诗尤其上半阕得到了完美的应和,可堪英雄苍凉之气难分伯仲。

跟着,霜晨月这一景句的重复,固然是词牌的规定,同时又起着联系下文的作用。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碎,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除了表明喇叭声不怎么嘹亮之外,还暗示了战斗的壮烈。从这两种有代表性的声音的描绘中,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事实上,红军就是把敌人打个措手不及,拿下这座易守难攻的雄关的。词没有直接描叙战斗的过程,但从这两个句子中可以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剧烈。

上阕这四句写景,实则非自然之景,实是作者眼中之景,如王国维所说的景中有我,实在是写情中之景,以表达景中之情,写作者之所感所想。所以,这里的景物描写其实不过是作者的真实感受的外化景象,是作者当时的心情投射在周围景物时所看到的事物。正因为寒冷,才觉得西风烈,正因为路难行,才觉得霜重;正因为心情沉郁,才听得雁叫凄苦,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而这也正是红军当时冬夜行军的真实写照。上阕的整体色调的灰暗的,天色未亮,凄风冷月,行军困苦,可谓没有一点亮色。上阕确定的基调是阴沉抑郁的,一句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让人变得心情沉郁。

下半阕上来起始二句,一片的凄厉悲壮,豪气突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照一般的章法写来,下阕可以写人之困顿,路之艰难,以抒行军艰难之慨,进而深化这种基调,写成一首写长征路难的抒情之作。但作者没有如此,而是笔锋一转,横空出世,全词的调子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下阕的开头,虽然语调比较舒缓了,但真如铁三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这是很精巧的构想,真如铁这个铁字用得极妙,让人有超现实之感。因而已被广泛传诵,成为佳句。而句中的漫道二字却又展露出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个句子的内涵极为丰富。而今迈步从头越是上句的自然延伸。迈步就是举大步,经过战斗,雄关而今已变成通途。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这支革命队伍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就出来了。词意图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

词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个景句来收笔,极有情味。前一句写山。苍山即青山。既写出了山的颜色,也隐约流露出作者的喜悦。如海是说山峦起伏不尽,就像碧波万顷的大海。不仅展现了壮阔的山景,也表明了作者是站在高处眺望,一股雄壮的气概萦绕于句中。后一句写夕阳。如血是说夕阳像鲜血那样殷红。它点出了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还使人通过这一壮丽的图景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这也是对词的前阕及后阕首句中真如铁所蕴含内涵的回应。这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句既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写的是黄昏景象,从凌晨写到黄昏,乍看跳跃起伏,前后不太连贯,但作者正是利用了这种时空上的错位,描写了这样的一幅景象:天亮复天暝,红军经过一夜又一天的急行军,早已过了险峻的关口,击败敌人,占领了娄山关,把困难和艰险抛到了身后。一天激战后,遍地硝烟,血流成河,英勇的红军战士倒在了战场上,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娄山关的崇山峻岭,而红军的旗帜在烈烈西风中飘扬,在夕阳中显得格外地鲜红。此时诗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莽莽苍苍,如大海一般深邃,而黄昏的夕阳渐渐落下,剩余的一抹霞光如血一般映红了天际。画卷之美正符合苍凉沉雄的大写意之境界,而这种大写意之境界正是汉风众美之中一类。李白《忆秦娥》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寥寥八字,遂关千年登临口。而毛泽东这最后二行博大苍茫之气与李白有同气相呼应之感,同时毛泽东这二行还更多一些英雄之气与壮丽之气。

桐花

白居易 桐花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

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

赏析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刘克庄 忆秦娥

《忆秦娥》

作者:刘克庄

原文: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

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

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注释:

1、鸿:即鸿雁,是一种候鸟。秋风起时北雁南飞,春季则自南归北。在诗词中常被当作信使。

2、大梁遗老:即中原父老、北宋遗民。大梁,战国魏都,即北宋时都城汴京。

3、宣和宫殿:借指故国宫殿。宣和,宋徽宗年号。

赏析:

北宋灭亡,中原沦丧,人民生活在异族的铁蹄之下。这对生活在南北宋之交和南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心灵造成了巨大震撼,并成为他们在诗词中反复吟咏的主题。刘克庄这首词就是这样,他通过鸿雁北归,问候北方人民,遥想中原的残破景象,表达出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江南梅花凋谢了,万物逐渐复苏。北方边塞地区也应该冰融冻解。南来过冬的鸿雁正及早地归去。刘克庄此词,别开生面,委托北去的鸿雁,带口讯向长期处于金人统治下的宋遗民进行慰问。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大梁,是指北宋首都汴京。遗老,年老的遗民。词人托鸿雁向他们问候,是表示对他们处境的关心,是对他们抗争的声援,同时也表达了南方爱国志士对北方骨肉同胞的思念之情。然而,何时才能完成统一大业呢?这却是无言可说了。

词的下片,作者的想象翅膀随着鸿雁的北去而飞翔,展现出祖国大好山河残破冷落、人民流散、田园宫室荒芜的景象。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浙河西面,指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接近宋、金分界(淮河)的前线之地。地处边防,却悄寂无声,反映南宋当局的苟且偷安,防务废弛,当然更谈不上恢复的准备。淮河以北,是金人占领的地区。炊烟少,指在战争破坏和被金人奴役掠夺之下,人烟稀少,一片荒凉。这里真实地揭示了广大民众的苦难生活。最后两句,感情浓烈而深沉:宣和宫殿,冷烟衰草。宣和,北宋徽宗年号。北宋的汴京,到徽宗时期,城市的繁荣,宫廷的奢华到了极点。北宋末年统治者竭府库之积聚,萃天下之伎艺,大兴宫殿,广植花木,穷奢极欲,激起人民的反抗,导致金人的入犯无力抵御,结局是身为俘虏,生灵涂炭,而逃到南方的赵宋统治集团,则又在西子湖畔营造起安乐窝,在那里醉生梦死,将祖宗故国抛在脑后。这一句表达的感情不禁让人想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名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只是后主抒发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而刘克庄在这一句中抒发的只怕是物也非、人也非的更为深沉的慨叹。

这两句不用动词和虚字而把时间、地点、景象和人物感情自然地组合起来,构成一幅雄浑苍凉的广阔图画,鲜明形象,而含意却十分深远,耐人玩味,与李白《忆秦娥》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可谓同曲同工。

关于采茶少女的诗句

一:劝一杯,复一杯,短插相随死便埋。<长相思>刘克庄

后土宫中标韵,天上人间一本。 《昭君怨》(琼花)刘克庄

花间约,黄昏细雨,一枝零落. 《忆秦娥》刘辰翁

花间妙语欲无诗,一年歌一词. 《阮郎归》(重午寿外舅)陈亮

一双宝马,两行萧管,月上扶归. 《眼儿媚》汪正量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白居易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送友人》李白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贺知章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泊船瓜洲》王安石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下江陵》李白

二:樽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 陈亮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贺知章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杜牧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杜牧

三: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八阵图 》杜甫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李白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长恨歌》白居易

四: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过零丁洋》文天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杜牧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李白

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碧寻宴上有怀知己》曹邺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长恨歌》白居易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毛泽东

六:真游六六洞中仙。骑鹤下三天。《朝中措 》程垓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长恨歌》白居易

七: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辛弃疾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长恨歌》白居易

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九: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白居易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李白

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长恨歌》白居易

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百: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白居易

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登飞来峰》王安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万: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关于采茶的诗句

1、《咏贡茶》元——林锡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译文:春天来了,但大自然中的草木不敢先开花;茶树上长出来名贵的花蕾,终于到采摘茶芽的时候啦。武夷山真是个神仙的境地呀;这里不仅盛产名贵的灵芝,更有这名贵的茶中奇琶。

2、《即目》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译文:小的鼎煎茶面对曲江池,一个留着白胡子的道士下棋,摇书扇。谁写在破蒲葵扇上,上面记着南塘移动树的一天的事。

3、《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译文:山野泉水的声音与袅袅炊烟在白云间飘荡,坐在这我深爱着的山里饮着香茶。那岩石上系着的小船也不忍离去,要和流动着的清澈的溪水一起到傍晚。

4、《湖州歌九十八首》宋——汪元量

江头杨柳舞婆娑,万马成群啮短莎。

北客醉中齐拍手,隔船又唱采茶歌。

译文:杨柳在江边飞舞,万马成群在吃草。客人已经喝醉,隔着船儿唱着那采茶的歌谣。

5、《忆秦娥·游人绝》宋——刘克庄

游人绝。绿阴满野芳菲歇。

芳菲歇。养蚕天气,采茶时节。

枝头杜宇啼成血,陌头杨柳吹成雪。

吹成雪。淡烟微雨,江南三月。

译文:游人已经很少了。绿草如茵,花儿已经开过了时节。正是养蚕和采茶的时候。杜鹃在枝头啼叫,柳絮如雪般纷飞。烟雨蒙蒙的天气正是江南的三月。

2.与采茶有关的诗句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

《赠隐者》

年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茅堂对薇蕨,炉暖一裘轻。醉后楚山梦,觉来春鸟声。

采茶溪树绿,煮药石泉清。不问人间事,忘机过此生。

《徐君猷挽词》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一舸南游遂不归,清江赤壁照人悲。

请看行路无従涕,尽是当年不忍欺。

雪后独来栽柳处,竹间行复采茶时。

山城散尽樽前客,旧恨新愁只自知。

《送江学士睦州通判》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涉淮淮水浅,泝溪溪水迟。

君到桐庐日,正值采茶时。

试问严陵迹,今复有谁知。

《夔州竹枝歌九首》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白头老媪篸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

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

3.描写采茶的诗句

西晋左思的《娇女》诗也许是中国最早的茶诗了。“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写的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与左思此诗差不多年代的还有两首咏茶诗:

一首是张载的《登成都楼》,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赞成都的茶;一首是孙楚的《孙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的诗句,点明了茶的原产地。到唐宋以后,茶的诗词骤然增多,这些茶诗茶词既反映了诗人们对茶的宝爱,也反映出茶叶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唐代,随着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涌现了大批以茶为题材的诗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

珠翠歌钟俱绕身”;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等等,

有的赞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诗人的感遇,而广为后人传诵。诗人袁高的《茶山诗》:“黎甿辍农桑,采摘实苦辛。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则表现了作者对顾渚山人民蒙受贡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贡焙歌》,描写官府催迫贡茶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内心的苦闷。此外,还有杜牧的《题茶山》、《题禅院》等,齐己的《谢湖茶》、《咏茶十二韵》等,

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颜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等等,都显示了唐代茶诗的兴盛与繁荣。

北宋由于在“靖康之变”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加之当时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诗、茶词大多表现以茶会友,相互唱和,以及触景生情、抒怀寄兴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欧阳修的《双井茶》诗: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苏轼的《次韵曹辅壑源试焙新茶》诗中“从来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两句构成了一副极妙的对联。范仲淹的《斗茶歌》、蔡襄的《北苑茶》,更为后世文人学士称道。

4.描写美女喝茶诗句

1、散诞向阳眠。

将闲敌地仙。诗情茶助爽。

药力酒能宣。关于茶的优美诗句。

2、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3、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4、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5、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6、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7、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关于茶的优美诗句。

8、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9、小鼎煎茶面曲池。

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

记着南塘移树时。 10、见月连宵坐。

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

笼暖焙茶烟。 11、延英引对碧衣郎。

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

宫人手里过茶汤。 12、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13、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14、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15、田田诗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 16、乱飘僧舍茶烟湿。

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

渔人披得一蓑归。

5.形容“采茶”的句子有哪些

第1句 蓝天、白云、清风拂面,这样的意境让人的心也变得神驰起来。

你安静的站在那片一望无际茶海之上,就犹如来自于风中的女神,纯真、清雅。因为你,所以这片茶海的风景才变得更加的美丽。

第2句 遥望茶山云雾绕,茶香醉心人神往,若隐若现采茶女,茶山人歌入梦来。第3句 几场春雨过后,唤醒了正在沉睡的茶苗,思绪也在茶香的烟雾缭绕中沉淀。

此生,不爱美人爱香茗,对品茶情有独钟。闲暇时喜欢独享慢饮,超然境界,一杯香茗,一本好书,一曲名乐足矣。

第4句 新竹背篓采茶女,俏影丽容赛繁花。笑语绵甜悦山鸟,欢歌纵情破雾纱。

艳唇云鬟迎晓日,红颊褶衣送晚霞。纤手筛取嫩瓜片,屈身烘得细黄芽。

第5句 人间四月正是采茶时,采茶之候,贵及其时,太早则味不全,迟则神散。此刻,早已约好了采茶女,骑着单车无比的悠闲自在,一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一片春色盎然,在阵阵欢声笑语中迎来了茶园。

第6句 你的眸子比那一泓清水还要清澈,你的皮肤比这嫩芽还要细嫩;当清风吹来,扶起你那乌黑的发丝,轻纱鼓动,那正是你融于自然的美。如果说 春风给了嫩芽的生命,阳光给了嫩芽的温暖,雨露给了嫩芽生长;而你 用你的一双纤纤细手让这嫩芽能够发挥出他最大的价值。

这就是你 恬静、温柔、善良而美丽的采茶女。第7句 望着眼前的一片片春绿,仿佛采茶女正迈着轻盈的脚步款款而来,伴随着一阵阵悦耳动听的歌声飘浮入耳,那身段,那笑容,心早已沉迷于那抹茶香里,醉了满心的呢喃。

走进茶园,那扑鼻耳闻的香味飘至我的鼻间,让我流连忘返,此刻我醉于茶园里,寂静中跃动着的一树树绿绿的心情。双手在枝叶间舞动,有时独唱,有时合奏,眼在园里飞,指在枝上飘,一叶叶细芽飞入蒌中,霎时间,茶蒌中的绿满了溢了。

第8句 夜渐深,劳累了一天的采茶女带着安祥的笑容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只有那浓浓的茶香仍在寂静的夜空中久久弥留散之不去,如同那采茶人甜美的梦。第9句 雾气升腾,隐隐约约,你的一袭白衣,在遥远的山涧妩媚山花的烂漫。

柳叶为你画眉,溪水清澄你的双眸,花香缭绕你坚挺的鼻翼,山茶花绽放你的朱唇微启。笑语盈盈,紫色的面纱轻挂你面容,茶园的嫩芽,在你纤细的指尖折弯了腰,你的美貌,只有它们知道,纷纷亲吻你柔香的指肌,欢快的跳入你背后的竹蒌。

第10句 此时心中充满着收获的快乐,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满载而归,除去身上的灰尘,开始加工采集下来的成果,如果说制作春茶有一种新奇感觉的话,那么,品尝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冲泡之后,茶芽朵朵,叶脉绿色,似片片翡翠起舞,颗颗叶片卧底后,饮之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正所谓君为千里飘茶香,处处留茶芳!欲为此香来,定能醉人肠。第11句 陆陆续续至七点过后,茶树丛中已是人头攒动了,此时的山上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人们边采茶边唠着家常、互相打着趣,有几个稍稍上了岁数的妇女时不时还会讲上那么几段带 色儿 的笑话,听得半山的人一片哄笑。对面山上的人远远听见这边传去的笑声,也大声地叫喊着掺杂上几句凑凑热闹。

人们热情而爽朗的笑声随着此起彼伏的采茶声,在幽幽的山谷中汇成欢歌笑语一片。第12句 我采啊采啊采茶叶,采啊采啊采茶叶!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到了午饭时间,叔叔送来了盒饭。

还不错的盒饭,彪将军的,有大排,有青菜,有汤,还有水果。可能是饿了吧,午饭在野外也吃的特别的香!腰酸的厉害,坐下来休息了就再也不想站起来了,原来,采茶,好辛苦!第13句 喝茶,其实品的是一种心境,眼前的茶香在缭绕迷雾中升起,弯弯曲曲犹如妙龄女子翩翩起舞,那婀娜多姿的舞步,惟妙惟肖的倩影,如痴如醉。

茶入口中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心也在茶香中渐渐沉淀,一种久违的熟悉感涤静了胸中的苍凉,脑海一片空宁。茶杯里浸泡的不只是茶的色泽和香醇更有自己的执着和渴望。

享受生活,不一定要有山珍海味、菱罗绸缎为伴,大自然便是上帝所赐予人类最为珍贵的。第14句 一群舞文弄墨的人,各自以为舒适的姿态散坐藤椅上。

手捧细瓷靑花茶碗,听头上细雨和伞布"噗噗"的呢喃,看满山遍坡的茶树,和茶间那些头戴尖顶小竹笠,身着各色衣裳,斜挂茶篓,双手翻飞在茶枝间的女人们采茶,那份惬意和满足,使这群本就疏狂而敏感的人陶醉了。第15句 我们先采早茶,一芽一叶,墨绿的母茶树上长着一层花儿一样的嫩芽。

我认真地找着只有一芽一叶的茶,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摘下来,放进**的书包里。有两个通城县的女同学走了过来,用她们有力的大手,把我挑剩的茶叶一把一把地抓了下来,她们的书包一下子鼓了起来。

我提醒她们说:老师说只能要一芽一叶的茶。她俩相视一笑,溜走了,去寻找下一片茶源了。

一天下来,我没偷一点懒,采了一斤六两,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给我的任务。第16句 近前细看,说是釆茶女,倒不如说尽是一群五六十岁的釆茶老妇。

湿漉漉的竹笠压着沧桑。满脸岁月的沟壑挤压得双目只顾低眉紧盯枯塙而忙碌的双手。

身材壅肿笨拙,再不婀娜灵巧,哪还有穿红着绿的兴致呢?第17句 清晨,当天空微放初光,小鸟才睁开惺忪的睡眼,便可看。

6.关于采茶女的故事

在连绵陡峭的茶山上,在平坦的山窝里,一群群采茶女穿梭在成行的茶林当中,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采茶女的到来,也让这寂寞的茶山多了一些亮色,充满诗意,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些来自河南、安徽的采茶女们平凡、勤劳、朴实。

她们每天早上6点钟迎着朝阳上山劳作,夕阳西下时才收工。和以往不同的是,如今采茶女日趋大龄化。现在的就业机会很多,许多女孩子不看好采茶这样辛苦的工作了,在外打工也收入不菲,所以现在的采茶女都十分抢手,

采茶女中年轻姑娘逐渐被年长的大婶、大妈,甚至采茶奶奶所代替,采茶女中的熟手更是各家茶园争抢的对象。春茶采摘得抢天夺时,新叶长得快,要及时采摘,否则一夜之间就老,特级茶就会变成1级茶、2级茶,最后就成了没有用的大叶子。

为了确保品质,一次只能采摘一芽一叶,一个采茶女一天只能采摘到1公斤左右的合格鲜叶。虽然采茶女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采茶的季节性特别强,劳动强度大,生活还是十分辛苦。对于采茶女们来说,二十多天的采茶季节,

她们每人平均能有两千多元的收入,一些采茶快手甚至能收入4000多元。而且今年的工资涨幅较大,又报销来回车费,签订劳动合同,有的还为她们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这让她们辛苦中透着些许满足。

扩展资料

小赵说,她是3月30日到这里的,坐了6、7个小时的大巴车。来的头两天,因为天气冷茶叶还没有大规模采摘,就先等着茶树冒芽。在此期间请来街道卫生院和派出所的工作人员,给她们进行了体检和消防演习。

由于小赵是新手,还经历了两三天的白茶知识科普、采茶培训。经过学习,她熟练地掌握了采摘技巧。采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采茶工在茶季期间,每日起早贪黑,争分夺秒。

天晴时,她们顶着烈日,戴着草帽;下雨时,她们披着雨衣,掩着茶篓;明前10度的天气里,她们裹着棉袄采茶。谷雨后气温上升到30度,她们仍要穿着长袖长裤,防止蚊虫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