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梁实秋《中年》:40岁只是人生的开始!

精典打油诗_打油诗十首禅意

难得清醒

李天扬

先破题。

也许算是过敏吧,作为一个毛笔字爱好者,我很怕见到书画家写那些“四字诀”,诸如“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宁静致远”、“天道酬勤”、“知足常乐”、“茶禅一味”等等,看了就反胃。当然,还有那随处可见的“难得糊涂”,并不因为这是乡先贤板桥先生的名言,就让我的肠胃好受些个。

显然,“难得清醒”,是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难得装糊涂反着来的。跟上述“四字诀”一样,这个标题,也算是有出处的——人民日报前总编辑李庄先生,写了一本回忆录,书名正是这四个字。

汉语奇妙,一个词,有时可以从正反两面来解。比如“难得清醒”,既可以解作“难得地清醒”,又可以是“难得才清醒”的意思。李庄先生是“”老革命,做了一辈子革命新闻工作,在人民日报,就工作了四十年。他是如何总结自己的一生的呢?他说道:“这本书的书名,概括了我相当长时间的精神状态:不清醒,难得清醒。”显然,用的是反面的意思。

李庄先生为什么这么说,有他的书在,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找来读。下面言归正传。

我借用“难得清醒”四字,说的是潘方尔兄。在我的朋友中,能书会刻善画者,很不少。但,潘方尔的那份清醒,实在难得。

怎么个清醒法?

“潘童叟画”一面世,因主人公一袭长衫,画风简而多趣,颇似“子恺”。相熟的朋友、陌生的读者,说潘方尔是“当代丰子恺”的,不止一个。潘方尔对这顶“桂冠”,是坚拒的。

当今书画圈,互相吹捧之风炽烈,一些人,对于恶捧,总是笑纳的,有的甚至拿肉麻当有趣,自己在微博微信里转发那些谄媚之词。潘方尔的这份清醒,就真的很难得了。

其实,潘方尔是名门之后,潘氏几代书香。他的祖父潘敦徽(号巽庵),乃饮冰室弟子,与章太炎先生过从甚密;他的父亲潘群先生,是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中心教授、明史专家。潘教授还是最早提出保护沈厅的学者,可谓有恩于周庄。丁酉初夏,周庄派员抵宁,向卧病在床的潘教授面达谢忱,并作访。老先生吐字略为含糊,潘方尔侍立榻侧,担当“翻译”。

结识潘方尔数年,常常喝酒谈天,却从未听他谈论祖、父两代如何如何。而我,又对前辈文人的行止颇感兴趣,一次专门“小范围”约酒“逼问”,才略知一二。对此,潘方尔两眼一眯双手一摊,笑答:“我家三代,一代不如一代,又有什么好说的呢?”说笑之间,呈现的,也是难得的清醒。比起那些一口一个“我家老爷子”的某二代,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读过《潘童叟画》第一集序言的读者知道,潘方尔虽然是教授之子,却当了老板,是一家不小的公司的董事长。潘方尔自供道,他去公司,也就是平时签签字、节日发发红包,基本不管事。查百度百科“潘方尔”,看到的,只是他在篆刻方面的头衔和成就。似乎,潘方尔更看重“挖石头”这个副业,这,大概算是书香门第的一种价值取向吧。

如此算来,画,算是“副业的平方”了。

在中国,一向有书画同源之说。从苏东坡到唐伯虎再到郑板桥,字和画,都好。在当代,书画都了得的,也不少。书法家能自如运用毛笔,并懂得墨分五色,一旦画起画来,是很容易上手的。因此,当书法篆刻家潘方尔开始在微博微信上发他的画作,朋友们都视作理所当然。他画得很放松,一会儿水墨,一会儿设色,一会儿写意,一会儿抽象,大家也觉得正常。反正玩票么,怎么开心怎么来么。后来,渐渐地,潘方尔的画里,有了一个穿长衫戴眼镜的主人公。用毛笔画“穿长衫的人”,以前,有丰子恺,现在,有老树。这个画种,倒真是人民群众喜闻见的。这个长衫人定格之后,潘方尔画思如喷泉,几乎成为当今产量最高的家,一天几幅,是必须的,最多时,一天画个十几幅,创作力之盛,令人咋舌。

那么,潘方尔产量那么高,是像画坛某些大师一样批量生产几乎一样的东西吗?当然不是。他画画,既不是为了卖钱,也不是为了发表。当然不会做“批发生意”。因此,他的画妙趣横生,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创意,《潘童叟画》一册在手,读来兴致盎然,绝无重复之感;也因此,过了没多久,出版社又追着潘方尔要出第二册。

潘方尔从来不以画家自居。任何人夸他画得好,他总是说,我不会画画,我是乱涂的。如果你还要坚持说他画得那么好,不必再谦虚了。他会着急起来,甚至急得说话也不利索,似乎别人冤枉了他,让他受了天大的委屈。他非得等到对方相信,他说的话是发自内心的,脸上急得挤作一团的皱纹,才会舒缓开来。

也正是因为潘方尔不以画家自居,所以,他画起画来,一点框框也没有,自由挥洒,自在无碍,有如神助。那许多奇思妙想、神来之笔、墨韵机理,就从他的笔下汨汨而出。

有人说,潘方尔画得如此随性,只是图个快活。我看不然。他的画上,常常题一些警句或诗句,这些句子,看上去是开开玩玩,甚至骂骂粗话,其实,都是知天命的潘方尔的人生感悟和社会观察。一般的国画家,是按套路画了一幅画,然后再题款,有的人肚子里没货,就落个穷款。而潘方尔是反着来的,常常是脑里闪过一个想法,或者是读到一句会心的句子,然后再考虑用什么样的画面来表达,这种图文的机趣,是别无分店的。所以说,潘方尔的清醒,集中体现他的画上,甚至可以说,体现在他那些看似散漫的文字上。我想,读者爱读潘方尔的画,除了喜欢充满拙趣的画面之外,还因为他题在画上话,那些人生哲理和辛辣讽刺,每每令人产生共鸣。艺术家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不正是“共鸣”二字吗?

有一次,我自以为是地提醒潘方尔说,他题在画上的打油诗,太随便了,连韵也不押,应该像老树那样,打油诗看上去随意,其实很讲究,有韵味、有禅意。他眯眯一笑,反问道:“如果那样,我不成了学老树了吗?我现在这样瞎写写,不是很好吗?”

是的,在“老树画画”逐渐成为小资文青追捧的对象之时,潘方尔里的骂骂咧咧,反而显得难能可贵。他既愤世嫉俗,痛骂贪官污吏,也一语道破天机,拆穿那些伪清高遁世的西洋镜,令人大呼痛快。,本来就是讽刺的艺术。家华君武先生说过:“讽刺是永远需要的,是天经地义的事,自从人类出现了劣迹丑行,讽刺就相应而生。而家就应该具备这种独特的视角。”华君武、张乐平、丁聪、方成等前辈的传世之作,都是讽刺社会现实的。但因为种种原因,讽刺式微了。家常常变成了宣传画家。我是报纸编辑,版面上需要讽刺,但是,现在好的作者和作品,实在是太少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潘童叟画”横空出世,飞流直下,委实令人惊喜。

所以,当友人命我给潘方尔原作册页题签时,我不思索,题了“潘方尔喻世册”。我以为,拙趣为其表,喻世乃其里,这正是潘方尔的价值所在。

我字劣,这是第一次斗胆题签。有这个胆,也是因为潘方尔的随便和通达。我题完,友人发给他看。潘方尔又说,我哪有什么本事喻世啊,画画玩玩的呀。

不过,再通达的人,也有想不通的时候。一次喝酒,潘方尔突然有点伤感,问我:“你们都说我的画好,连出版社也主动来出版。怎么就不说我的字好、章好呢?”

读梁实秋《中年》:40岁只是人生的开始!

一字诗十首经典如下:

1、《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纵观全诗,九个“一”字像能工巧匠诗人手中的引线,将一颗颗如诗的生活片段,像珍珠般的串连妙搭,一幅构思巧妙、精致入微、真实自然的秋江独钓完整场景图就以纯粹自然、清幽孤绝的意象呈现在我们面前,一字不多、一字不少。

2、《渔父》南唐·李煜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五代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 在位时,曾为宫廷画家卫贤的《春江钓叟图》题诗二首,这是其二。其一也颇为精妙。现抄录如下: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对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3、《一字诗》清代.何佩玉

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如《题秋江独钓图》所述,作者无疑也是运用数字一的能工巧匠,在她的笔下,一幅斜阳晚照、黄叶满地、飞鸟归林、僧人归寺的山居图惟妙惟肖、情景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一种难以言说的空灵恬静之美。

4、《天童山中月夜独坐》清代.易顺鼎

青山无一尘,青天无一云。

天上唯一月,山中唯一人。

青山无云、青天无尘、青天一轮圆月,青山孤影一人。多么凄冷幽美空灵的月夜,而这一切仅仅用了四个一字和山、天、云、月便浑然天成。不得不惊叹作者扎实的文化底蕴和老到纯熟的笔法笔力。

5、《中秋节江南雨中抒怀》朝代不详 王逸竹

一人一伞雨中游,一花一草诉衷由。

一枝一叶风细细,一点一滴雨柔柔。

一意一念皆似梦,一生一死敢何求?

一俯一仰千秋事,一唱一吟万古愁。

一荣一辱百年计,一升一降万兜谋。

一缺一圆旧时月,一得一失付东流。

全诗虽不厌其烦连续使用了二十四个“一”字,但作者却能巧妙将无限抒怀通过七律这一艺术形式,充满禅意的呈现出来,不可谓造诣之深、功力之厚、笔力之刚。真是“片片江南雪花景、处处感怀古今浓;濛濛禅意雨中出,丝丝禅理天地穹。”可谓精妙绝伦的一字诗之作。

6、《古谣》唐代 王建

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路。

一去一来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树。

一东一西、一聚一散、一去一来、一颠一倒,普通之生活常态,可一旦进入作者视野,就妙笔生花,让人瞬间从几笔勾勒的生活日常进入到“茫茫天地与谁在,去来聚散还复来,今日从东往西去、明日池中建楼台”的苍茫意境,产生一种我“妙升莲花座,顿登凤凰台。”

7、《登山》明代.唐伯虎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

举头红日白云起,四海五湖皆一望。

四大才子唐伯虎确实非同凡人,你看这“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哪像在写诗,甚至连打油诗都觉得太过直白。日常生活在诗人眼里简直就是琼浆玉液,经他们轻轻一拨,就波澜顿起、万般意蕴。

8、《一字诗咏四大美人》之王昭君

一车一马一路尘,一鸣秋鸿一缕魂。

一曲一唱一声怨,一月空照一丘坟。

这一字诗咏四大美人我唯独最喜欢王昭君这首,我认为,它不仅在笔法上文笔细腻、字字入里、词词相连、句句相扣,在形象处理上惟妙惟肖、形象传神、由外入里、形神兼备。每一个一字运用都恰到好处、不留痕迹、浑然天成,更为绝妙的是,它营造的悲壮凄美感觉又何其真实、何其唯美深远。

9、《一字诗 寄中秋夜》

一轮桂月一江秋,一个相思一个愁。

一夜一人一梦里,一颦一笑一回眸。

不得不说,这又是一篇佳作。整整十个“一”字,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有意而为,不可谓不圆满,天蓝月圆、江阔人烦,活脱脱将中秋之夜睹月思人这一场景描写的美轮美奂、令人向往

10、《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首词更是一字诗中之极品,简简单单,真实自然的几笔勾勒,留给我们的却意味深长、余韵未绝、寓意深远。

1

到了30岁,人的脑海里常会浮出“老了”二字。

到了40岁,常会害怕别人问起自己的年龄,一事无成,怎么就40岁了!

这种想法,也许很多中年人都会有。

我相信,任何一位中年人读到这里,都会心头一颤,一种岁月无情的无奈之感油然而生。

人到中年,大部分人感觉只有一个字:

这种累,年轻的时候不理解。年轻时只会觉得身体上累,中年时的累,更多是心理上的累。到了中年,嗷嗷待哺的小孩,白发苍苍的老人,都在天天等着你的米下锅,因此在工作上,你一天都不敢怠慢。

然而,人到中年的你,对别人来说,正在丧失使用价值,除非你有特别过硬的本事。所以,你十分害怕失业,因为一旦失业,看到招聘信息上的 “年龄:35岁以下” ,就会脊背一阵冰凉。

人的一生,好比是在爬山。人到中年,就是爬到半山腰,离到山顶乘凉的亭子还老远,又没有了刚登山时的,有的只是气喘吁吁和满头大汗。看着身边一个个爬山的人将自己超过,很想去追赶他们,却又追不上,内心不禁又一阵恐慌。

2

梁实秋先生像画工笔画一样,把诙谐的笔触,将中年的形态细细地描摹下来给人看。

“有一天偶然揽镜,突然发现额上刻了横纹,那线条是显明而有力,像是吴道子的‘莼菜描’”;

刻画人到中年的女性时,作者则用了鲜明的对比:

“哪个 年青女子 不是饱满丰润得像一颗牛奶葡萄,一弹就破的样子?哪个 年青 女子不是玲珑矫健得像一只燕子,跳动得那么轻灵?到了中年,全变了。”

就像有人说,人生像一首诗,各个年龄阶段的诗是不同的。 人到中年,最合适的诗,不再是风花雪月,而是打油诗。 比如有一首打油诗:面上油腻顶上光,逢人便笑你更亮。立志减肥三百天,腰上赘肉还成行。

难道这就是苦逼的中年?

然而,幽默的梁实秋笔锋一转,写出了中年人独有的魅力:

“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 年青 的时候楞头楞脑的,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芳冽!”

他接着说:“中年没有悲哀”,多么豁达的心态!

读到这里,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我们仿佛听见先生爽朗的笑声。

最后,作者总结说: “四十开始生活,不算晚,问题在生活二字如何诠释。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3

如果说人生如花。那么,20岁如热情的玫瑰,30岁如高贵的牡丹,40岁则像淡雅的兰花,那是一种诗意的从容。

花开无语,芳华烁烁;花落无言,余香阵阵。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40岁的人生,就是一本清新隽永的散文。

到了40岁,虽然做不到看破红尘得失两忘,也要修炼一颗淡定从容的心,从容面对日出日落,月缺月圆,活出自己的美好人生。

这种从容,是经历了生活 磨炼 后的大气,是走过了坎坷后的镇定。这种从容,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与超脱;是“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随性与洒脱;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与禅意。

40岁开始生活,真的不算晚。

雷军说,柳传志40岁创业,任正非43岁创业,我40岁重新开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肯德基创始人山德士先生,40岁之前,做过无数的工作,打工被辞退,创业又破产,一事无成。40岁进入餐饮行业,然而,二战的爆发,让山德士先生一无所有,到了60岁还靠的救济金度日。然而,他毫不气馁,开始二次创业,66岁时创办肯德基获得成功。

所以,到了中年,如果还有未尽的心愿,那就放手去做,不要担心过往的失去。

到了40岁,你也可以重新寻找幸福感,重新接纳自己和喜欢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享受自己应该享受的生活。这才是中年应该有的勇敢和执著。

到了40岁,丢弃浮躁,静下心来,穷尽一生,去打磨一门手艺、一项专长,为自己的人生添砖加瓦。

到了40岁,闲暇之余,发展一些有益的兴趣,健健身、听听音乐、写写一些涂抹心情的文字,将生活的感悟留存于在纸墨的馨香之中。

选择苦逼的活,选择开心的活,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也决定了你人生的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