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翻译技巧大全

2.八上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所有答案

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文言文

4.桃花源记 陋室铭 爱莲说 核舟记 大道之行也 杜甫诗三首 整理

5.人教语文必修古文翻译

6.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及翻译

7.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湘教版

杜甫诗三首翻译_杜甫诗三首原文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陶渊明像(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wé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渔人便下了他的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各个都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邻居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惊讶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下,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品德高尚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词义}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yào)的年号(376~396)。

缘:沿,沿着。

武陵:古代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以……为生。

行:划船上行。

忽逢:忽然遇到。

夹岸:两岸。

芳:芳香。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缤纷:坠落的花瓣,杂乱繁多地散在地上。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甚:非常。

异:惊异,诧异。这里的意思是“对……感到惊异”。

欲:想要。

穷:尽,走完,这里是“走到……尽头”的意思。形容词动用。

林尽水源: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

得:发现。

仿佛:隐隐约约。

若:好像……似的。

舍:舍弃。

才:副词,仅仅,只能。

才通人:仅仅容得下一个人通过。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豁然,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旷:空阔,宽阔。

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通达。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得见。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种作:耕田劳作。

着:穿着。

悉:全都。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表征,借指老年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借指儿童。髫,小孩下垂的头发。

怡然自乐:安闲快乐的样子。怡然,快乐的样子。

乃:竟然

从来:从……地方来。

具:同“俱”,详细

要(yāo):通“邀”,邀请。

咸:副词,都,全

问讯:打听消息。讯,消息。

云:说。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的总称。

邑人:同县人。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复:再。

焉:谦词,于之。

隔绝:不通音信。

今:现在。

乃:竟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叹惋:感叹惋惜,叹息。惋:惋惜。

延:邀请,聘请。

为具言: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

具:通“俱”,完全,详尽。

辞去:辞别离开。

语云:对(他)说。“语”后面省略了代渔人的“之”字或告诉

桃花源不足为:不值得向。足,值得。为,向、对。

既:已经,以后

便扶向路:就沿着原来的路(回去)。

扶:循,沿着、顺着。

向:原先的,旧时的,以前的。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名词作动词,作标记。

郡下:指武陵郡城下。

诣:到。

说如此:说明了像这种情况。如此,判断句,像这样的话。

即:立即。

遣:派遣。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做的标记。

遂:终于。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

刘子骥:名驎(lín)之,字子骥,东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打算。

未果:没有结果,意思是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问津:问(通往桃花源的)路,文中指探访访求。

津:渡口。

陋名室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罢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心劳累。(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德馨,意指品行高洁。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⑥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⑦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⑨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⑩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1〕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2〕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花。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莲花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显的幽香;笔直的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看,而不可以在近处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听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很多了。

{词义}①蕃:多。

②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之为李唐。

③淤泥:河沟或池塘里存积的污泥。

④染:沾染。

⑤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⑥亵玩:玩弄。

⑦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⑧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⑨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⑩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chǎng)者为舱,蒻(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shǔ)。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z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蒻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翻译}明朝(一个具有)特殊技艺的人名叫做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飞禽走兽、树木山石(这一些东西来),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来雕刻),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艘用桃核雕刻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颗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上面盖着(刻出来的)箬篷。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两腮长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庭坚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庭坚一起看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卷的右端,用左手抚摸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左端,右手指着书画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卷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庭坚不相类似。佛印平放着右腿,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腿,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腿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夫。在右边的人扎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夫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的样子。

船的顶部较平,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户;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书画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了一个又长又窄的桃核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词义}1.通假字 诎右臂支船 (诎——“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 (衡——“横”,横着)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拣”挑选)

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2.一字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手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 是

可: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画卷的右端”)

2.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

木:1.能以径寸之木 (木块)

2.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

者:1.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2.居右者椎髻仰面 (......的人)

曰: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

2.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

扇:1.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词)

2.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

启: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

2.天启壬戌秋日 (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

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转折,(但是)

以:1.能以径寸之木 (用)

2.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

3.古今异意 1、卧右膝:卧,古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今意:躺下,躺着的样子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古意: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今意:峨眉山之顶

3、其两膝相比者:比,古意:靠近。

今意: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4、高可二黍许:可,古意:大约。

今意:可以。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依:通“拣”,挑拣。

今依:简单,容易。

大道之行也 《礼记》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三峡 郦道元——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观潮 周密——湖心亭看雪 张岱——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高中语文翻译技巧大全

《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

你要哪两篇? 都给你吧,杜甫的诗就不用了吧: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有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走了多远。忽然见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它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繁多而纷乱。渔人对此感到诧异。又向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花林消失在溪水的源头,(紧接着)就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便离开船,从洞口进入。开始(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几十步,眼前一下子由狭隘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这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互相都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在其中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和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 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于是非常吃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回答了他们。(那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拜访询问。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桃源里的人)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一一都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都感叹惊讶。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里的人对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他出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之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到处做标记。到了郡城下(武陵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通往桃花源)路。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名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却没有找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去寻找(桃花源)的人了。

短文两篇

(一)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在于多高,有神仙(居住)就能出名。水不在于多深,有龙(居住)就能显得有灵气。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蔓延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我的陋室就像那)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喜爱牡丹。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艳,它中间贯通,外部笔直而不弯曲,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在远处观赏它,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它呀。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隐居的人;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菊花的人,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听闻了。爱莲花的,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人,应当人很多了!

核舟记

明末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明朝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头,雕刻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及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原来是苏轼泛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的两旁开有小窗户,左右各四扇,一共有八扇。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就(看到)右边(窗门)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窗门)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他的右边,黄鲁直位于他的左边。苏东坡和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端,左手轻按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卷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略微侧斜,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都被隐蔽在手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露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黄二人不相类似。他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念珠子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面,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扶着火炉,火炉上有把茶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的声音似的。 那只船的船底稍平,就在船背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字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篛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上的篆字,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狭的桃核雕刻制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大道在天下实行时,天下是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儿女,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理想社会。

八上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所有答案

文言文翻译,表面上考查的仅仅是对某个 句子 的理解,实际上,命题者选择的句子往往蕴涵着重要的文言现象,或者是理解全文的重点和关键。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中语文翻译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1高中语文翻译技巧

一、基本 方法 :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2高中语文翻译的技巧

1.专有名词,强行翻译。文言文中的一些国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以及一些称号等专有名词可不翻译。有些考生对此强行翻译,从而“画蛇添足”。

2.文白掺杂,该译不译。翻译讲究字字落实。有些考生在翻译句子时往往有个别的词翻译不彻底或者不翻译,导致文白掺杂,不伦不类。

3.脱离语境,误译词语。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有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考生翻译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以免误译词语。

4.当删不删,成分赘余。在文言文中,有些词语只是语气词,或者只有语法功能而没有实际含义,那么考生在翻译时就应把这些词语删去。

5.当补不补,漏掉得分点。成分残缺的句子或省略句,翻译时必须添加其残缺或省略的成分,将句子补充完整。

6.句式不明,不合规则。比如,文言文中,倒装句是一种常见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考生应将其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而有很多考生弄不懂句式特点,从而使译文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3高中语文翻译的方法

1.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是指将原文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之中,包括原文用词 造句 的特点和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而意译则是指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进行翻译。高考文言文翻译更注重对词、句式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别进行考查。从高考考查的特点看,各地区的文言文翻译试题都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只是一种辅助方式。

2.注意具体语境。文言文翻译,表面上考查的仅仅是对某个句子的理解,实际上,命题者选择的句子往往蕴涵着重要的文言现象,或者是理解全文的重点和关键。考生在翻译时应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

文言文翻译并不难,得分容易失分难。在惜分如金的考场上,掌握好答题技巧方能披荆斩棘、顺利得分。

4高中语文翻译方法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高中语文翻译 技巧大全 相关 文章 :

★ 2020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汇总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大全

★ 2020高中语文翻译答题技巧

★ 高中文言文翻译技巧

★ 高中语文古文重点句子及翻译必考知识

★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阅读答题方法有哪些

★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 高二语文琵琶行并序原文及译文

★ 高三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建议

★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文言文

八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

21、桃花源记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根据本课内容抽取至少二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悉如外人 具答之 咸来问讯 诣太守 遂迷 欣然规往

寻病终 芳草鲜美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辨析下列词的解释:

志: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寻:寻向所志 寻病终

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闻之,欣然规往 之:具答之闻之

4、根据下列的要求默写语句

(1)描写桃林美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村中人好客,待人热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人离开桃花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黄发垂髻,并怡然自得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闻之,欣然规往

二、教材探究

1、本文是作者虚构的故事,但作者却把它放在"晋太元中"这样一个确切的年代里,你认为有何作用 ?

2、第一自然节作者先描绘了桃林的美景,再引入对桃花源的描述,为什么?

3、你认为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寄托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

4、为什么桃花源的人听了渔人的话后皆叹惋 ?

5、渔人由洞口进入桃花源,而出去后不复得路,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6、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 现在是什么意思 ?

22、短文两篇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读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lòu简陋)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hóng大)

C、濯清涟而不妖(ér却) D、香远益清(yì好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爱者甚蕃

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 宜乎众矣 无案牍之劳形 无丝竹之乱耳

3、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下列与课文不一致的是( )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予谓菊,花之君子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5、选出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A、对于菊花来说,花中的隐士啊 B、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C、我说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D、菊花,即所谓花中的隐士

(2)何陋之有 ( )

A、有什么地方简陋呢 B、哪些地方简陋呢 C、简陋又有什么呢 D、有什么简陋的呢

6、根据课文默写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中通外直,__________ ,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 .

(3)可以________ ,___________ .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 .

(4)菊之爱,_______________ .

二、教材探究

1、《陋室铭》一文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

2、作者为什么先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章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5、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理 ?

7、《爱莲说》一文中"而"字出现较多,请你找出两例"而"为转折关系的实例。

8、文中作者歌颂的是莲花,却几次提到了菊,牡丹,其用意是什么 ?

9,用原文语句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比喻君子志洁高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的哪三种人?

1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

12、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13、本文描写"莲"的语句形象生动,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写出二句描写"莲花"的诗句。

25、杜甫诗三首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

1、按要求默写诗句:

按要求默写诗句:

(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4)《石壕吏》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

2、默写:

1)造化钟神秀, 。 (2) 会当凌绝顶, 。

(3)国破山河在, 。 (4) 白头搔更短, 。

(5)夜久语声绝, (6) ,老妇出门看。

4、下面各句中书写与全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D、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作者与《马说》的作者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

D、《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

6、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有错误的是( )

A、老翁逾墙走(越过) B、一男附书至(书写)

C、二男新战死(最近) D、急应河阳役(应征)

二、教材探究

1、《春望》中写尽诗人心系亲人的诗句是哪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哪句诗是写诗人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壕吏》体裁是什么?本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事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差吏抓丁要利用夜间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妇"致词"一段可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石壕吏》一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三峡

一、解释下列词语

自 略无 阙 嶂 自非 亭午 夜分

曦 襄陵 沿溯 或 虽 乘奔 御风

疾 湍 回请 绝谳 故 歌

二、翻译下列句子

1 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按要求填写:

描写三峡群峰连绵,高峻险拔的句子是:

1、描写夏水急湍胜箭的句子是:

3、写春水秀丽多姿的句子是:

4、故渔者歌曰:“ ”

5、说说本文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联系:

课外古诗词背诵

1、百川东到海, _____________. 2、少壮不努力, _______________.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八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答案)

21、桃花源记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根据本课内容抽取至少二个成语

无人问津、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沿着 ) 忘路之远近(的 )

(2)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3)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4)阡陌交通(田间的小路) 悉如外人(都)

(5)具答之(详细) 咸来问讯(全都) (6)诣太守(到,往) 遂迷(终于)

(7)欣然规往(高兴的样子;计划) 寻病终(不久)

(8)芳草鲜美(鲜嫩美丽)(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和子女)

(10)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4)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3、辨析下列词的解释:

志:处处志之(做标志 ) 寻向所志 (标志) 寻: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

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听到的(事情) ) 闻之,欣然规往(听说)

之:具答之(他们(代桃源人) ) 闻之(这件事)

4、根据下列的要求默写语句

(1)描写桃林美景的语句是: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有哪些: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写村中人好客,待人热情的句子是: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4)渔人离开桃花源的句子是: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5、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的小路交错相通,到处听到鸡闻狗叫的声音.

(2)黄发垂髻,并怡然自得。老人和小孩,都非常高兴,自得其乐.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率领妻子和子女,同县的人, 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与外面的人断绝来往.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5)闻之,欣然规往。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二、教材探究

1、本文是作者虚构的故事,但作者却把它放在"晋太元中"这样一个确切的年代里,你认为有何作用 。

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达到令人想往的目的.

2、第一自然节作者先描绘了桃林的美景,再引入对桃花源的描述,为什么?

这个描写充满了神秘色彩,令人好奇,为下文描写桃花源作铺垫.

3、你认为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寄托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

陶渊明笔下的社会的确是理想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都各尽其能地劳动,老老少少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融洽而友好.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4、为什么桃花源的人听了渔人的话后皆叹惋 ?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而叹惋,为他们一直过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5、渔人由洞口进入桃花源,而出去后不复得路,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说明桃花源不是现实存在的,是虚构的社会.

6、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现在是什么意思 ?

"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2、短文两篇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读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 D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lòu简陋)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hóng大)

C、濯清涟而不妖(ér却) D、香远益清(yì好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3)可爱者甚蕃(多) (4)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

(5)亭亭净植 (立) (6)宜乎众矣 (应当)

(7)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8)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

3、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下列与课文不一致的是( D )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予谓菊,花之君子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5、选出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 )

A、对于菊花来说,花中的隐士啊. B、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C、我说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D、菊花,即所谓花中的隐士

(2)何陋之有 ( D )

A有什么地方简陋呢 B哪些地方简陋呢 C简陋又有什么呢 D有什么简陋的呢

6、根据课文默写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二,教材探究

1、《陋室铭》一文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三个方面,从陋室的环境,陋室里的人及陋室里主人的活动三方面来描写的.

2、作者为什么先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陋室。

3、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章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惟吾德馨。

(4)与"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 何陋之有?

4、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抱负

5、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理 ?

如: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一些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不做低级无聊之事等(围绕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方面来谈即可)

7、《爱莲说》一文中"而"字出现较多,请你找出两例"而"为转折关系的实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文中作者歌颂的是莲花,却几次提到了菊,牡丹,其用意是什么?

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来衬托莲花的种种美德

9、用原文语句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香远益清。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

(4)比喻君子志洁高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10、文中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的哪三种人?

菊花比喻成隐士,牡丹比喻成富贵的人;莲花比喻成君子

1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表达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2、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或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也可以)

13、本文描写"莲"的语句形象,生动,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写出二句描写"莲花"的诗句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5、杜甫诗三首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

1、按要求默写诗句:

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石壕吏》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默写: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4)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6)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3、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C )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吏呼/一何怒 D二男/新战/死

4、下面各句中书写与全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C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D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作者与《马说》的作者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

D《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

6、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有错误的是( B )

A、老翁逾墙走(越过) B、一男附书至(书写)

C、二男新战死(最近) D、急应河阳役(应征)

二、教材探究

1、《春望》中写尽诗人心系亲人的诗句是哪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春望》中哪句诗是写诗人的感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石壕吏》体裁是什么?本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事件是什么?

叙事诗;老妇人;差役乘夜捉人,年迈的老妇被抓服役的事

4、为什么差吏抓丁要利用夜间呢?

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常有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反抗无法捉到;二是表明官吏捉人手段狠毒,在人们入睡的时候来个突然袭击.

5、老妇"致词"一段可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分三层。一层(前六句)老妇诉说三个儿子全部都应征赴邺城作战,已有二个战死;二层(中间四句)老妇诉说家中现状;三层(最后四句)老妇自请应役。

6、《石壕吏》一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诗人对人民的同情

26 、三峡

一、解释下列词语

自三峡…:在 略无:毫无 阙:通"缺" 中断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 峰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此指太阳

襄陵:漫上山陵 沿溯: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虽:即使

乘奔:骑上飞奔的骏马. 御风:驾御飞速的劲风. 疾:快 湍: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谳:极高的山峰. 故:所以 歌:做歌

二、翻译下列句子

1 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常在其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每到天刚放晴或者有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空旷的山谷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三、按要求填写:

1、描写三峡群峰连绵,高峻险拔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描写夏水急湍胜箭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朝辞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春水秀丽多姿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 说说本文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联系: ( 主要是求同思维的训练)

二者的题材相同,都是描写三峡风光的;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第一段与"万重山"相应;第二段与一、二、四相对应,都是描写三峡水流速度之快的;第四段与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绵不断的猿啼.

课外古诗词背诵

1、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2、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3、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4、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桃花源记 陋室铭 爱莲说 核舟记 大道之行也 杜甫诗三首 整理

1. 七下人教版语文所有文言文和古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5.《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0.《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5.《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0.《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5.《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30.《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课外古诗词: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

2.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全部古诗文

山中杂诗(南 朝 梁) 吴 均 山 际⑴ 见 来 烟⑵ , 竹 中 窥⑶ 落 日。

鸟 向 檐⑷ 上 飞 , 云 从 窗 里 出。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峨眉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②, 双袖龙钟泪不干③。

(有的版本也作“泪始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④。 滁州西涧 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yǎo)钟声晚。

荷(hè)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约客 南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赵翼(清)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 *** 数百年。 希望对你有帮助 `(*∩_∩*)′。

3.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 急需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翻译 5《伤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 金溪乡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向邻居借来给了他,他立即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一宗族的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他的诗作。从此指定题才叫他写诗,他立刻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之处。

同县的人认为他才能奇特,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用钱求他题诗。他的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老家,在舅舅家看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不能和以前听到的情况相当。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乡,又到了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舅舅)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 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15《孙权劝学》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道:“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忙,比得上我吗?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不再是过去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后离开。 20《口技》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翻译: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正赶上大宴宾客,在大厅的东北角安放一个八尺长的屏障,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障里,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个醒木罢了。

客人们围绕而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障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狗叫,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的丈夫说梦话。接着,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摸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唱着哄他入睡。

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连续不断地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唱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发出来,各种妙处都具备。

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

4. 七下人教版语文文言文

伤仲永;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

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江右民系,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

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木兰诗;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 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因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北后 期。

孙权劝学;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司马光,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仁宗末年任天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

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口技; 林嗣环,字铁崖,号起八。

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安溪人,当时的进士。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

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售。林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功读,于明崇祯十五年(12)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19年)已丑科登进士第。

授太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事。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

夸父追日;《山海经·大荒北经·夸父追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写的。狼;蒲松龄(10年06月05日-1715年02月25日),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而全部落榜。

直到72岁赴青州补为贡考。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一共三则。

5.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第六单元 30、*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黄鹤楼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诗经》两首 关睢蒹葭。

6. 七下语文书的所有古诗文(词),和文言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集 (一)阅读《伤仲永》,完成19-25题。(共15分)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世隶.耕 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 固.众人 或.以钱币乞之 20.?之?的用法主要有6种:①代词,一般用作第三人称②动词,到……去③结构助词,的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凑足音节⑥宾语前置的标志。指出下面?之?分别是哪一种用法。(只需写出序号,2分) 忽啼求之( ) 卒之为众人(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送孟浩然之广陵( ) 21. 翻译(2分):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2.仲永小时才华横溢、才智过人体现在哪三件事上?摘录文段中语句回答。(3分) 23.仲永才华衰竭的原因,王子认为是?

?,而这又是由 ?

,

,

?造成的。(2分) 24.2005年5月,在中国斯诺克台球公开赛上赢得冠军的台球?神童?丁俊晖,面对某体育报记者时说:?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一时间,这些话语引起轩然 *** ,网民纷纷进行评论。下面摘录的是一些网民的帖子。 网民甲:读书是为了成才,读书当然也是绝大多数人成才的一条大道。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读书是惟一的成才之路。 网民乙:用一个丁俊晖成功的例子来说明读书无用论,就好比是看到一个买**中了500万的幸运儿,然后感慨说投机才是人生的正道一样。 网民丙:书还是要读的,推动社会前进、撑起民族脊梁的都是读书人。

7.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备古诗文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kui)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huang)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qiang)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苍苍竹林寺, 杳(yao)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

人教语文必修古文翻译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陶渊明像(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 (wèi )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走到这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渔人离开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的样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景观。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互相听到。这中间,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就好像桃源外面的世人。老人和孩子们各个都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县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跟桃花源以外的人不再来往。(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去。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已经出来,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记号。到了郡下,去拜见太守,述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不再找到原来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品质高尚的人,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没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

1、重点实词和虚词:缘、穷、然、属、闻、具、足、之、志、规、寻、向、诣。

2、古今异义词:鲜美、交通、妻子、绝境、间隔、无论

3、特殊用法字词:异:意动用法;通:使动用法

4、通假字:“要”同“邀”

5、同义词:都:悉-咸-皆-并;邀请:要-延

6、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

陋室铭 刘禹锡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了;水不在于(它的)深浅,有龙(居住)就显得灵异。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痕迹蔓延到阶前一片碧绿;芳草青色映入门帘一片青葱。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声音扰乱耳朵,也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就像)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指示代词,此:这。 惟,只:只是。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这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长到,蔓到。

译文: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大儒,学识渊博的人。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交往、来往,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学识渊博的人,和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佛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读读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劳:使……劳累。 形:身体。

译文:没有奏乐的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8、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即“”“有何陋?”。何:什么;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译文:(就像)孔子所说:“有什么简陋呢?”

原文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中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幽,笔挺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随意地玩弄。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欢牡丹的人,应该很多吧!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书画横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大道之行也①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20)能,②讲信修睦。③故(16)人不独(17)亲④其亲(18),不独子其子,⒂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⑤皆有所养(19),男有分,⑥女有归。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⑧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⑨是故谋闭而不兴,⑩盗窃乱贼而不作,⑾故外户⑿而不闭⒀,是谓大同⒁ 。

编辑本段注释

1.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 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4.〔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5.〔亲〕意动用法,以……为亲,抚养。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6.〔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7.〔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8.〔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9.〔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 藏:私藏。于:在。 10.〔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共同劳动。 11.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12.〔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13.〔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14.〔外户〕泛指大门。 15.〔闭〕用门闩插门。 16.〔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17.〔不独子其子〕:不单单抚养自己的孩子。子,以……为子 18.故:所以。 19.独:单独。 20.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21.养:供养。 22.与:通“举”。 23.是:这。 24.终:终老,终其天年。 25.藏:私藏。 26.谓:叫做。 27.而〔是故谋闭而不兴〕:连词表顺承。 注: 一、“大道”“大同”都属于特殊概念:“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也可以有种种解释。这一类字眼是不能翻译也是译不好的。 二、有些词语在一定语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义,如“归”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中就有了“及时婚配”的意思;“亲”有亲近义,但“亲其亲”跟“子其子”是对文,前一个“亲”就有了“奉养”义,后一个“亲”就专指父母了。 三、文中凡能直译的语句一概用直译,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译。

编辑本段译文

最高的理想实现的时候,天下都是大家的,高尚能干的人被选拔出来,社会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宜还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有所长处)。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年幼丧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身有残疾的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人都有职务,女子都能有(好的)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去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取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因此大门可以不关,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①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20)能,②讲信修睦。③故(16)人不独(17)亲④其亲(18),不独子其子,⒂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⑤皆有所养(19),男有分,⑥女有归。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⑧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⑨是故谋闭而不兴,⑩盗窃乱贼而不作,⑾故外户⑿而不闭⒀,是谓大同⒁ 。

编辑本段注释

1.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 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4.〔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5.〔亲〕意动用法,以……为亲,抚养。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6.〔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7.〔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8.〔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9.〔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 藏:私藏。于:在。 10.〔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共同劳动。 11.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12.〔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13.〔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14.〔外户〕泛指大门。 15.〔闭〕用门闩插门。 16.〔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17.〔不独子其子〕:不单单抚养自己的孩子。子,以……为子 18.故:所以。 19.独:单独。 20.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21.养:供养。 22.与:通“举”。 23.是:这。 24.终:终老,终其天年。 25.藏:私藏。 26.谓:叫做。 27.而〔是故谋闭而不兴〕:连词表顺承。 注: 一、“大道”“大同”都属于特殊概念:“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也可以有种种解释。这一类字眼是不能翻译也是译不好的。 二、有些词语在一定语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义,如“归”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中就有了“及时婚配”的意思;“亲”有亲近义,但“亲其亲”跟“子其子”是对文,前一个“亲”就有了“奉养”义,后一个“亲”就专指父母了。 三、文中凡能直译的语句一概用直译,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译。

编辑本段译文

最高的理想实现的时候,天下都是大家的,高尚能干的人被选拔出来,社会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宜还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有所长处)。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年幼丧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身有残疾的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人都有职务,女子都能有(好的)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去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取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因此大门可以不关,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及翻译

4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或者

晋侯、秦伯 围 郑,以 其 无礼于晋,且晋文公、 秦穆公 (共同出兵)围困 郑国,因为 郑国 对晋国无礼,而且 (又) 贰于楚也。 晋 军 函陵, 秦 军 氾南。对晋国有二心而跟楚国亲近。 晋军 驻扎 在函陵, 秦军 驻扎 在氾南。 佚之狐 言于郑伯曰:“国 危 矣! 若 使 烛之武 见 秦君, 佚之狐 对郑文公说: “国家 危急 啦! 如果 派 烛之武 去会见 秦穆公, 师 必退。” 公从 之. 辞曰:“臣之壮也, 犹(秦军)一定能撤退。”郑文公听从了他。(烛之武)推辞说: “我壮年的时候, 尚且 不如人; 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还不如一般人; 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啦!” 郑文公说:“我不能早重用您;现在事急 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对您也有不利呀!”(烛之武)答应了郑文公。 夜缒而 出, 见秦伯, 曰:“秦、夜晚用绳子(把烛之武从城墙上)送出去。(烛之武)见到了秦穆公(对他)说:“秦、 晋 围 郑,郑 既 知 亡 矣。若 亡郑 而 有益于君,敢以烦执晋两国包围郑国, 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郑国灭亡而能对您有利, 那就请您灭 执事。 越 国 以 鄙远, 君知其难也。 焉有 亡郑亡它吧。 越过另一国 而 以遥远的地方做边境,您是知道它的困难的;哪里用得着灭亡郑 以邻? 邻之 厚, 君之 薄也。 若 舍 郑国去 给 邻国增加实力呢?邻国的势国雄厚了,就是您的力量的削弱。 如果(您)放弃郑 以为 东道主, 行李之 往来, 共 其 乏 困,国让他做您的东道主,(秦国)外交使臣经过郑国,(郑国)可以 供给 他们所缺少的 物资 君亦无所害。且 君 尝为晋君 赐矣, 许 君焦、瑕,粮秣,对您并没有损害。况且您也曾 对 晋君施过恩惠;(晋君)也答应给您焦、瑕等地, 朝 济 而 夕 设 版焉, 君之所知也。(可是他却)早晨渡过河去而 晚上就在那里筑起防守您的城墙,(这是)您所知道的事情! 夫晋,何 厌之有? 既 东 封郑, 又欲 肆 其西 封,若晋国 哪有满足的时候?他既然以郑国为东方的世界,又 想要扩大他西面的边界;如果 不阙 秦, 将焉 取之?阙 秦 以 利晋,唯君 图 之。” 不 削小秦国的土地,到哪里去取得呢?削小秦国而使晋国得利,愿您仔细考虑这件事!” 秦伯 说, 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 戍 之,秦穆公(听了)很高兴,和郑国结了盟。派杞子、 逢孙、 杨孙 防守 郑国,(秦穆公) 乃还。就回去了。 子犯请 击 之,公曰: “不可。 微 夫人之力 不(晋大夫)子犯要求出兵攻打秦军。晋文公说:“不可以!(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到不 及此。 因人之力而 敝 之,不仁; 失其所与, 不知; 以乱了今天。借助人家的力又去伤害他, 不是仁德;失掉了同盟者,不是聪明;用自相冲突去 易 整, 不武。 吾其 还也。” 亦去 之。改变步调一致,不是威武。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离开了郑国。

5

译文:

秦国的将领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派兵向北侵占土地,一直到燕国南边的边界。

太子丹非常的恐惧,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说:“秦兵早晚要渡过易水,如果这样那么我虽然想长久地侍俸您,恐怕是不行了?”荆轲说:“即使是你不说,我也要采取行动了。如今空手而去,恐怕也没有什么信用,那么秦王也就无法接近了。现在樊将军,秦王用千斤的黄金外加一万户人口的封邑来悬赏他的头。如果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很高兴地接见我,那么我才有办法来报答太子。”太子说:“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我实在不愿意因为我太子的缘故,而伤害了尊长,希望您能够重新考虑一下!”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悄悄地去见樊於期,对他说:“秦对你樊於期,可以说是十分地刻毒。父母宗族,都被。如今听说用万户邑、千斤金来悬赏将军的头,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常常想起来,就痛入骨髓,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荆轲说:“如今有一句话,一可以解除燕国的后患,二可以替你樊将军报仇雪恨呀!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到底怎么做?”荆轲说:“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非常高兴,乐意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这样那么就可以一报将军之仇,二雪燕国被欺侮的耻辱。将军你可愿意?”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到现在才能够听说!”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以后,连忙驱车赶到,伏在尸体上大哭,哭得非常伤心。但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了,于是收拾好樊於期的头,用盒子装好。

于是太子事先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用百两黄金从赵人徐夫人那儿买到,派人将匕首用毒药浸泡。于是打点行装送荆轲出发。

燕国有勇士叫秦武阳的,十二岁的时候就,人们不敢和他正视。于是命令秦武阳作为他的助手和他一道去。

荆轲在等一个人,想和他一道去,可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就一直在等他。

过了一些时候,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太晚,怀疑他可能反悔,于是又去请他动身,说:“时间跨度不早了,您难道不想去吗?就让我先打发秦武阳动身!”荆轲非常生气,怒斥太子道:“如果现在去了却不能够回来向太子复命,那是小人!如今拿着一把匕首到生死难测的秦国,我之所以留下来,是想等我的朋友一道。如今太子嫌我动身太晚,那就让我现在和你们告别。

太子和那些的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白帽来给他送别。

到了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了。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音乐发出悲凉的声音,大家都流着泪哭泣。荆轲又走上前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发出激愤的声音,大家都圆睁着眼睛,头发向上顶起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而去,始终没有回头。

到了秦国之后,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送了很多的礼物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事先为他对秦王说:“燕王确实非常害怕大王您的威风,不敢派兵来抵抗大王您,,愿意拿全国的百姓来做您的臣子,排在诸侯的行列,像秦国的郡县那样向秦国进贡,只求能够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非常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现在谨斩杀荆轲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装好,燕王很慎重的在朝廷将它送出,派人来把这些告诉大王。一切听大王您吩咐。”

秦王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于是穿上朝服,设九宾之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着樊於期的头的盒子,秦武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依次进来。到了台阶下,秦武阳害怕得变了脸色,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头对他笑了笑,走上前对秦王致歉说:“北方边远地区的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有些害怕,望大王能够稍稍原谅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吧,把秦武阳的地图给我拿来。”

荆轲拿来地图之后捧着,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荆轲乘机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拿着匕首去刺秦王。没有刺到,秦王非常吃惊,耸身站了起来,挣断衣袖。拔剑,但剑太长,于是拿起剑鞘。当时非常危急,剑插得太紧,没办法抽出来。

荆轲在后面紧追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非常吃惊,事情突然发生,根本没想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而按照秦国的法律,在殿上侍俸的群臣,不能带一点点兵器;那些带了兵器的侍卫,都在殿下侍候,没有命令不得上殿。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来不急召来侍卫,因此荆轲不断地追逐着秦王,而大家在惶急之中,也没有什么东西来对付荆轲,仅仅只是用手来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御医夏无且用他手里的药袋扔向荆轲。秦王正绕着柱子跑,惊惶之中,不知所措。左右大臣都提醒说:“大王快把剑背在背上!大王快把剑背在背上!”于是秦王拔剑刺向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伤残倒地了,就举起匕首投向秦王,没投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杀荆轲,荆轲身中八处剑伤。

荆轲自知事情不能成功,靠在柱子上大笑,两腿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痛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捉你呀,然后要你同我们订下誓约来回报太子呀!”

秦王的左右大臣上前,斩了荆轲。秦王吓得很长时间头晕目眩。

6

《鸿门宴》译文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

沛公驻扎在霸上,未能同项羽相见,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

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任相,珍宝尽有之。”对项羽说:“沛公打算在关中称王,让子婴为相,珍宝全都据为己有。”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

项羽大怒,说:“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败沛公的部队!”在这个时候, 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项羽的军队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鸿门;沛公的的军队十万人,(驻扎)在霸上。 范增说shuì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hào美姬jī。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以东地区的时候,贪图钱财,喜爱美女。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现在进了函谷关,对财物没什么拿取,对妇女也不宠爱玩弄,这说明他的志向 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不小。我叫人观望他住地上方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 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这是天子的气象啊。赶快攻打(他)不要失去(机会)!”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候张良。张良是时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平常与留候张良要好。张良这时 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跟随沛公,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到沛公军营,私下里会见张良,把项羽攻打刘邦的 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事全部告诉了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你不要跟他 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刘邦)一起送死。”张良说:“我替韩王送沛公,沛公现在遇到 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急难,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张良于是进去,(把情况)详细 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告诉沛公。沛公大吃一惊,说:“对这怎么办呢?”张良说:“谁替大王定 为此计者?”曰:“鲰zōu生说我曰‘距关,毋下这条计策的呢?”(刘邦)说:“有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口,不让 内诸候,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诸候的军队进来,秦国就可以完全统治了。’所以(我)听了他的话。”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张良说:“估计大王的部队足以抵挡项王(的部队)吗?”沛公沉默了 不语,既而说“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本来(就)不如(他的)呀。将对此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前去告诉项伯,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说您不敢背叛项王。”沛公说:“您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答道: “秦时与臣游,项伯,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秦朝时(他)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急事,所以幸亏(他) 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来告诉我。”沛公问道:“(他)和您谁小谁大?”张良说:“(他)比我大。”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沛公说:“您替我请他进来,我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张良出来, 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约为婚姻,邀请项伯。项伯随即进来拜见沛公。沛公双手奉上一杯酒祝他健康,约定结为亲家, 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说:“我进入关中,一丝一毫的财物也不敢据为己有,造册登记官吏百姓,封存 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府库的财产,以等待项将军。(我)所以派遣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啊。(我)日夜盼望项羽将军到来,怎么能够 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反叛(他)呢!希望您向项王详细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应允, 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并对沛公说:“明天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沛公说:;“好。”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中,详细把沛公的话告知项王,趁机劝告说: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沛公不先攻入关中,您怎么敢轻易入关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劳你却攻打他, 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这是)不符合信义的。不如就此好好对待他。”项王答应。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沛公第二天以带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拜见项王,到了鸿门,(他)道歉说:“我和将军您 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协力攻打秦国,将军您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料到) 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能先入关打败秦国,能在这里再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谗言, 令将军与臣有郤xì……”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使将军和我(之间)产生隔阂……”项王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 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羽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气到这种程度呢?”项羽当天便留刘邦和他一起喝酒。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就是)范增;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沛公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侍着。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举起他所佩带 玦jue以示之者三,项羽默然不应。范增起,的玉玦用以暗示项羽(下手杀刘邦)达数次之多,项羽却默默不作表示。范增站起来, 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出去叫来项庄,对(他)说:“项王为人不狠心。你进去上前为他们敬酒,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敬酒完毕,请求用舞剑助兴,趁机在座位上袭击刘邦,杀掉他。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 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俘虏!”项庄就进去给(刘邦)敬酒。敬酒完毕,说:“君王和沛公渴酒,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军营中没有什么可的,请允许我用舞剑助兴吧。”项王说:“好呀。”项庄 拔剑走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便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无法袭击(刘邦)。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见樊哙。樊哙问道:“现在情况怎样?”张良 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在沛公身上。”樊哙说: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情况紧急!我请求进去,跟项庄拼命。”樊哙就带着宝剑持着盾牌进入营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持戟交叉着守门的卫兵想阻止(他)不让进人。樊哙侧拿着他的盾牌撞过去, 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chēn目视项王,卫兵被撞倒在地。樊哙就进去,掀开帷幕面向西站着,瞪着眼看项王, 头发上指,目眦zì尽裂。项王按剑而跽jì曰:“客为何者?”头发向上直竖,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王手握宝剑跪直身子问道:“你是干什么的?”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shèng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张良答道:“(他)是沛公的警卫名叫樊哙。”项王说:“壮士!——赏赐他 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一杯酒。”(侍从们)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下拜道谢,起来,站着喝了酒。项王说: “赐之彘zhì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赏赐给他猪腿。”(侍从们)就给他一只生猪腿。樊哙把他的盾扣在地上, 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把猪腿放在盾牌上面,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能再喝点酒吗?”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怀酒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虎狼(这样)的心肠, 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shēng,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好像唯恐不能杀完,对人用刑好像唯恐不能用尽,天下都反叛他。怀王和其它 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将领约定说:‘先打败秦王进入咸阳的人可称王。’现在沛公先行打败秦军进入咸阳, 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财物丝毫不敢占有,封闭宫室,退兵霸上,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 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像这样劳苦而且功高,没有封侯的奖赏,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却听信小人的谗言,要讨伐有功之人,这是重蹈已经灭亡的秦朝的覆辙罢了。我私自认为 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大王不该采取这种作法呀!”项王没有什么话来回答,(只)说:“坐。”樊哙挨着张良 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坐下了。坐了一会儿,沛公起来上厕所,趁机招呼樊哙出去。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沛公已经出来,项王派都尉陈平叫沛公(回来)。沛公说:“现在出来, 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没有告辞,对这件事怎么办呢?”樊哙说:“干大事不必顾及细小(的地方), 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zǔ,我为鱼肉,何辞为”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是宰割者(刀和案板),我们是被宰割者(鱼和肉),还告辞什么呢?”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于是就离去。只让张良留下辞谢。张良问(刘邦)说:“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 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刘邦)说:“我带了一双白璧,打算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打算送给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正好碰上他们发怒,没敢献上。您替我献给他们吧。”张良说:“遵命。”在这时候, 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距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项王军队驻在鸿门,沛公军队在驻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就丢下车马随从, 脱身独骑,和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脱身独自骑马,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个人拿着宝剑、 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盾牌跟着他边走边跑,从郦山下,取道芷阳从小路走。沛公对张良说: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从这条路到我军中,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到了军营中,你就进去(辞谢)。”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shēng沛公已经走了。从小路到军营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禁不住 杯bēi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酒力,不能告辞。谨让我张良捧着一双白璧,拜两拜献给大王足下, 一双玉斗,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足下。”项王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抽身独自离去,已经回到军营中了。”项王接过白璧, 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把它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将它击碎,说:“唉!这小子不值 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得和他一起谋划!夺取项王天下的人必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即 为之虏矣!”将被他俘虏了!”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沛公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湘教版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及翻译

《咏怀古迹?其三》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及翻译

《咏怀古迹?其三》

唐代: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注释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明妃:指王昭君。

朔漠:北方的沙漠。

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省识:略识。

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咏怀古迹其三注音原文和翻译

咏怀古迹其三拼音如下:

《yǒnghuáigǔjì》

dùfǔ

qúnshānwànhèfùjīngmén,shēngzhǎngmíngfēishàngyǒucūn。

yīqùzǐtáiliánshuòmò,dúliúqīngzhǒngxiànghuánghūn。

huàtúshěngshíchūnfēngmiàn,huánpèikōngguīyèyuèhún。

qiānzǎipípázuòhúyǔ,fēnmíngyuànhènqǔzhōnglùn。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备注:

翻译:

穿过千山万壑一直奔向荆门,这是美丽的昭君生长的村庄。

她离开汉宫踏入渺远的荒漠,只留下青冢空向凄凉的黄昏。

糊涂的君王依据画像辨美丑,昭君的灵魂能在月夜中归来。

千百年来琵琶声回荡在空中,那是昭君无穷的怨恨和诉说。

背景:

《咏怀古迹》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咏怀古迹其三鉴赏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诗通过咏昭君村,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的遭遇的同情。同时,诗人通过表现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赞美王昭君的爱国精神,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爱国之情与思乡之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原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咏怀古迹其三的翻译

咏怀古迹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全文翻译: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的村子。

一旦离开汉宫,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咏怀古迹对照翻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的村子。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旦离开汉宫,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咏怀古迹其三朗诵音频

必修三:

诗词:

蜀道难

杜甫诗三首

琵琶行

李商隐诗两首

都是要背的

古文: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过秦论的1345段

师说

不知道课标怎么要求,反正老师让背了,说是会考的

必修四:

诗词:

柳永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

古文:

好像都不用背,不过窦娥冤里面的滚绣球好像让背了,太久了记不清了

1. 《高中语文必修三》必背文言文有哪些

1,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蜀道难 》李白) 2,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一)》 3,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其三) 》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5,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 6,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7,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 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9,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2. 高中语文必修三需要背的文言文有那些

主要有:第二单元4.蜀道难。

.李白5.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6.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9.劝学。

.《荀子》10.*过秦论。

.贾谊11.*师说。

韩愈楼主你可以去优酷,土豆搜一些相关的讲解视频,会更容易理解,另外,巨象网也有这些内容,好像是从其他的网站整合的,比较集中,看你自己选择了。

3. 高中语文必修3全部翻译

第八课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

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

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

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

’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第九课参考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的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第十课参考译文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30323966,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在那时候,(有)商君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

这样,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盘,向北占领要害的郡邑。

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

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事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很宽厚,对贤能之士很敬重,(他们)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结成联军。

在这时,六国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为各国)沟通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

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

这样一来,纵约解散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富余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败兵。

4. 求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本文言文课文

《指南录》后序 〔宋〕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 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

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

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选自《四部丛刊》本《文山先生全集》 五人墓碑记⑴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⑵,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⑶,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⑷;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⑸。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⑹,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⑺,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⑻。吾社之行为士先者⑼,为之声义⑽,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⑾,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⑿,抶而仆之⒀。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⒁,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⒂,则噪而相逐⒃。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⒄。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⒅,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⒆。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⒇,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21),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2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23),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24),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25)?且矫诏纷出(26),钩党之捕遍于天下(27),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28);大阉亦逡巡畏义(29),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0),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31),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32),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33),其辱人贱行(34),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35),赠谥褒美(36),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37),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

5. 高中语文必修3到5 所有必背古诗文

《五人墓碑记》(张溥)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 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 ,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中的名句。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③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谏太宗十思书》(魏徵)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最后一段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 *** ,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

6. 高中语文必修三需要背的文言文有那些

主要有:

第二单元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荀子》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楼主你可以去优酷,土豆搜一些相关的讲解视频,会更容易理解,另外,巨象网也有这些内容,好像是从其他的网站整合的,比较集中,看你自己选择了。

7. 高中语文必修三古诗文

1. 劝学(节选)&;《荀子》

2. 逍遥游(节选)&;庄子

3. 师说&;韩愈

4. 阿房宫赋&;杜牧

5. 赤壁赋&;苏轼

6. 氓&;《诗经》

7. 离骚(节选)&;屈原

8. 蜀道难&;李白

9. 登高&;杜甫

10. 琵琶行&;白居易

11. 锦瑟&;李商隐

12. 虞美人&;李煜

13. 念奴娇搰壁怀古&;苏轼

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8. 高中语文必修三有哪些文言文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